布置
接下来江宏和贺青青两人就开始造三八步枪的子弹,他们既然有这样的作弊器,自然要好好利用。然后一箱一箱地抬到这些青壮身边,让他们每人每天至少打三百发,打完之后才有饭吃。
而他们的伙食也是两人创造出来的,都是牛肉罐头,单兵口粮,自加热的米饭罐头等等。这些东西在现代看来不算什么,甚至很难吃。但是在1939年的华北,这些刚刚参军的村民能够吃到这玩意,都狼吞虎咽的。觉得简直是无上美味啊。如果参军能够吃上这样的伙食,那么他们早就参军了。
一开始这些村民的射击水平惨不忍睹,十发子弹有七八发脱靶。但是经过江宏和贺青青两人不断地指导,加上三百发子弹的实弹射击,很快他们的水平就上去了。十发子弹大部分人能打出五六十环的成绩。成绩当然不好,但是这才是第一天射击,能这样已经不错了。
到了第二天,江宏和贺青青又抬出了子弹,在那些村民吃完早饭之后,就开始实弹射击。
到了第三天村民们十发子弹已经大部分能打出70环以上的成绩了。而且每个人都打了九百发子弹。这是三八步枪,弹仓只有五发,一天要打三百发子弹,就得上弹60次。这样这些村民对三八步枪也基本上熟悉了。
接下来江宏和贺青青创造出工兵铲,开始教村民如何挖战壕,如何建造工事。并且教他们一些战场上的知识,怎么卧倒,怎么匍匐前进,怎么扔手榴弹。
当然扔手榴弹还是得实弹练习,否则到了战场上这些村民肯定会晕菜。
又是一天扔实弹手榴弹的训练,江宏和贺青青发现了几个尖子。第一个就是那个排长常宽,这家伙长得孔武有力,身强体壮。所以他的手榴弹扔得特别远,大约有60-70米的样子。而还有一个士兵叫常世昌,他非常有枪感,枪打得特别准。所以第三天,江宏就给他创造了一杆AWM/L115A3狙击步枪,和一支防身用的92式20发装弹的手枪。然后开始教授他狙击战术。
现在江宏手上有自己、贺青青两名狙击手,而常世昌还算半个,不过这样二名半狙击手,配上三杆AWM/L115A3狙击步枪,消灭日本鬼子没有炮兵的一个小队甚至压制一个中队都没什么问题。
其他村民其实可以作为后备力量了。他们的打靶成绩还可以,但是没有经历过实战,完全可能在战场上崩溃。所以江宏并不指望他们能发挥大多作用,能够在日军冲进二百米还趴在阵地上开枪江宏就感到很欣慰了。而日军不冲进二百米,这些人肯定是打不中的。毕竟他们拿起枪才几天,纪律、军人养成根本没法搞。
而且第一仗必须要打好,让这些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先有些信心,然后后面的仗他们就不会太害怕了。
江宏和贺青青还给这些村民穿上了他们身上的迷彩服,带上了各种小装备。这样可以增加他们的荣誉感和对部队的认同感。
而江宏和贺青青两人已经把村庄改建了,虽然表面上看,村庄仍然是土坯房,但是实际上每间房子的只有外层是土,里面全都是钢筋水泥建成的。还有各种可以一推就打开的射击孔。而各个房间都有联通的地下通道。可以说常村已经在这几天被江宏和贺青青改造成为一个小型要塞。江宏知道日军肯定要派军队来查看常村的小队是怎么回事。他就要在这里消灭一些鬼子。
最后一天江宏又开始训练机枪手,对于日本鬼子的歪把子机枪,江宏根本看不上。这种机枪一旦战场上有尘土机枪就会卡壳,在战场上机枪卡壳可是要命的。所以他和贺青青选用了美国的M249机枪,这种机枪只有10公斤,口径5.56MM,弹容量100-200发,故障率非常低。极容易转移,也非常好使用。
这种机枪的有效射程能达到一两千米,作为远距离压制武器非常有效。所以江宏把这一挺机枪安放在进村的一个地堡型的建筑内。里面创造了很多箱弹药。这种机枪只需要一个人就能操纵。不过为了让全队所有人都会使用,江宏一共造出五架来,交给他们轮流打靶。
等到这些人把三八步枪打得不错的时候,又给他们换装了AK47步枪。这种步枪拥有持续火力,威力巨大,而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比三八步枪这种栓动步枪至少先进了两代。之所以一开始让他们打三八步枪,是因为要让他们学会射击,而不是向后世的那些匪帮一样,拿着AK47扣住扳机不放,子弹全部打到天上去了。AK47持续火力好强大,但是如果只知道扣住扳机不放的话,那么一个敌人也打不中。
另外江宏给每一个战士都配备了小型无线电通话器,由钢盔里的受话器和通话器组成。这种通讯器材是后世特种部队小分队的标准装备,这样江宏可以对这些部队指挥到每个人,每一支枪。加上每个人迷彩服内的防弹背心,这三十人的小队,可以说是这个世界装备最精锐的小型部队了。虽然这些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要达到普通战士的水平还早得很,但是江宏可以通过装备来让他们的战斗力提高到比日军强大的地步。
就在江宏孩子给大家训练的时候,常村派出到临近三个县侦查的人员中黄县的侦察兵用无线电发回了黄县小鬼子派出了一个小队加上一个连伪军的部队出城的消息。
这些侦查人员不是三十人中的,而是江宏向常宝贵要求的。他只要求这些人去县城,就像是做小生意的人,然后观察日军的动向,再用先进的小型无线电发回情报。这种无线电装备很简单,不用发电报码,而是直接通话即可。这些都是真正的村民,去县城也是真的做小生意,只不过多了一项活而已。而且在这三个县到常村的途中江宏也安排了村里的几个人伏在路边,他们也有小型的无线电。这样只要鬼子距离常村几十里,甚至刚出城,在常村的江宏就知道了。
江宏之所以把第一次的战场放在常村,是因为这里有坚固的工事,这样能够一下子重创甚至全歼小鬼子。也可以让那三十个新兵在战场上成熟起来。不经历实战,这些新兵永远都不可能打好仗。
江宏立刻召集常宽和三个班长来开会,布置任务。常宽要率领三十人的队伍在村子里的堡垒里坚守,用各种自动武器杀死鬼子。但是他们必须要把鬼子放进村子再打。
而江宏、贺青青还有那个半吊子狙击手常世昌则在村子外围三处制高点上,狙杀鬼子,还附有阻断鬼子逃跑的任务。常世昌的狙击位在村东,因为鬼子是从村西进入,所以江宏把他安排在那边,这是防止常世昌距离鬼子太近出现恐慌。而江宏和贺青青两人则潜伏在村西外围的两个方向,等鬼子进村之后从后面射击。
本部小说来自看书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