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京城的一举一动
水秀站在我身边看着我一直出神,到最后连碗里的饭菜都凉透了,她终于弯下腰来,轻轻地说道:“姑娘,你在想什么这么出神?”
我抬头看了她一眼,突然想起了什么,问道:“水秀,你之前你太庙帮我求的那道灵符,是护国法师亲手画的吗?”
水秀点了一下头:“他们说是啊,说很灵验的。”
“那,你见到过护国法师吗?”
她立刻摇头:“当然没有,我们这些寻常百姓哪里见得到他,所有那些事,都是他门下的弟子来代办的。”
“那,你知道有没有人见到过他?”
“……”
水秀倒也伶俐,她看了看我,轻轻的说道:“姑娘,你是不是在调查关于护国法师的事情啊?”
我也不瞒她,点头道:“是。”
水秀说道:“我没有见过他,其实,宫里的人,除了皇上之外都没有见过他,就连每一次跟去太庙的人,在法师出现的时候都会被调开。”
“哦……”
“不过——”她像是又想起了什么,犹豫的开口了,我一听这话,像是有后话,急忙问道:“不过什么?”
她又皱着眉头想了想,仿佛是时长日久,让她也有些记忆不清了,过了好一会儿,她才抬起头来对我说道:“姑娘,其实我以前是连护国法师这个人都不知道的,还是听吴嬷嬷和钱嬷嬷闲聊的时候,她们谈起来,我才知道的。”
“哦?”
我顿时精神一振——吴嬷嬷和钱嬷嬷。
说起来,这两位算是宫里的老人了,尤其他们都服侍过召烈皇后,见过的,听过的,知道的,都是我们这些晚生后辈所不能比的,也许他们真的会知道关于护国法师的事。
我问道:“他们怎么说的?”
水秀又凝神的想了好一会儿,最后抬眼来看着我,有些抱歉的说道:“姑娘,实在是隔了太久了,我真的想不起来了,而且,我也不是有意要去听,所以也没怎么记过。”
“……”
我有些遗憾,不过这种事也怪不得她,毕竟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这样,跟自己没有关系的人和事,总是不愿意去花费心思记起的。
于是,我轻轻的摆了摆手:“没关系,我也就是随口问问罢了。”
桌上的东西已经凉了,我也没有胃口再吃,水秀便准备收拾碗筷,就在她收拾东西的时候,好像突然又想起了什么,站在那里愣愣的,过了一会儿,她转过头来看着我,说道:“不过,姑娘,我好像隐隐记得,吴嬷嬷和钱嬷嬷谈起那个护国法师的时候,好像还说起了丽妃。”
“什么?!”
我怔了一下,有些愕然的看着她:“丽妃?”
南宫离珠?
她跟护国法师,难道有什么关系吗?
我急忙问道:“怎么回事?”
水秀说道:“具体什么事,我也不记得了,但听她们的意思,好像丽妃是见过护国法师师的。”
“哦……”
虽然从水秀的口里问出了一些我之前不知道的事,但却反而觉得,眼前那一片迷雾更加的浓重了,让我越发的分辨不清,此刻自己到底应该如何去做。
丽妃,南宫离珠……她原本就是裴元灏最心爱的女人,裴元灏不让别的人接触护国法师,但南宫离珠当然可以是所有人的例外,只不过,如果我要打听关于这位法师的事情,打听到谁身上去,也万万打听不到南宫离珠面前去。
于是,我也就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傅八岱也给过赞誉。
我笑道:“那,你父皇喜欢你做的文章吗?”
这么一问,就看见念深脚下的步子滞了一下,脸色在晴朗的天色下也微微的黯然。
我立刻心里咯噔了一声:“嗯?”
他抬头看了我一眼,有些沉闷的说道:“父皇不太喜欢我做的文章。”
“哦……”
“父皇总是说,我的文章太软了。”
“……”
“他不喜欢。”
“……”
一听他这么说,我不由的皱了一下眉头。
裴元灏未必不喜欢这个儿子,但对于这个“太子”,他的确多有些不满,从之前在扬州跟我说话的口气我就有感觉了,现在听念深自己说起来,也就更明白了,一个人的文章自然是表达这个人内心,志向,最好的证明,裴元灏说他的文章太“软”了,就跟他一直不满这个孩子的脾性温和柔顺是一样的。
念深往前走了两步,又停下来,回头看着我:“父皇还经常说我妇人之仁。”
“皇帝陛下这么说的吗?”
“嗯。”
“他为什么要这么说?”
“就是前一阵子,父皇下旨,把杨万云手上的几笔生意都收回来了,我就上书劝谏了父皇。”
我的心里一动,但也不动声色:“殿下为什么要为这件事劝谏皇上呢?不过是几笔生意而已。”
念深的眉头皱得更深了,回头看着我道:“不是那么简单的。”
“哦?”
“青姨,父皇这么做,是为了钱。”
“……”
“前些年,朝廷颁布的新政,实际上在各地的税收已经提升了不少,库房里的银子比起父皇登基的时候增加了一倍都不止,但父皇还要收回那几笔生意……”
我试探的笑道:“这有什么不好?”
“青姨,”他的眼里泛着深深的忧虑看着我:“国家,只会在一种情况下,想要大量的花钱。”
“……”
“父皇现在这样忙着,只有一个可能。”
“……”
“就是为了——”
他说到这里,又顿住了,像是不敢把那两个字说出来,只怕说出来,就会一语成箴,一切变得无法挽回。
但,就算他不说,我也知道了。
其实,在当时裴元灏在杨万云的寿宴上颁下口谕,收回那几笔生意的时候,我就已经明白了。
他目前的政策正在紧缩,在“赚钱”,而国家囤积那么大量的财富只为一件事——
打仗。
虽然傅八岱之前跟他提过的,希望国家在十五年内不要有战事,他在尽量的保持这一点,不过,总有些人不会按照他的心意行事,譬如——动作最大的江南。
裴元修要挑起战事,是随时的,裴元灏虽然不想打仗,但以他的性格,也不可能坐以待毙,准备那么多钱,就是为了这一点。
也就是说,现在的朝廷,在慢慢的进入备战状态。
想到这里,我的心情也沉重了一些。
也许,战争,真的会在我们想不到的日子里,一触即发。
我想了想,看着念深黯然的神情,说道:“那,殿下上书劝谏,皇帝陛下说了什么?”
念深说道:“那一天,父皇把我叫到御花园,我刚刚问过安之后,他就让玉公公拿了一根荆条扔到我面前,要我去捡。”
“……”
“我一拿,手上就被扎出血了,父皇就冷冷的问我,是不是痛。”
“……”
“我点头,然后父皇把那根荆条捡起来,用刀把上面的刺全都剔除了,然后再扔到我面前来。”
“……”
“他说,朕动刀,就是让你能好好的,拿稳这个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