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
允许
战火扑来,燕王朝面对强大敌人幽王朝,大幽国在中原五大王朝势力中也算较强的,但所占中州域的土地面积却甚少。
随着王朝势力的庞大,国力随之富强,人口多,需要的土地资源则就更多,那么大幽王朝便逐渐具备了过盛的侵略性。
大幽鬼国虽为中原霸主之一,但幽国疆土却还不到半蛮之地的大燕国疆域一半,这也是大幽国的侵略性直指大燕的重要原因之一。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大幽王朝可不敢在中原虎口拔牙,中原诸王朝可都是尤为强大的存在,更何况中原几大王朝这些年为了国家利益,以及称霸之心,各大王朝时常发动战乱,一直处于较量当中。
所以,大幽国尽量不去插手中原,而是剑指大燕,这也是有重要的战略性,待大燕国被他大幽拿下,今后便能飞速发展,不断地壮大,各大王朝的统治势力,几乎都有一统中原的雄心壮志,也称之为野心。
而如今幽燕战争已经爆发,尽管局势还处于持续胶着状态,但不得不说,大幽国作为侵略一方,一开始,还是将大燕国给捅了一刀。
那么,大燕国又不想腹背受敌,所以北方的军事布防依旧不会有所变动,如此一来,南方边军则很被动,待大幽国大军压境,情况会越来越不妙。
更重要的情况是不得不防,大幽国极有可能与中原某王朝结盟,那么对燕出兵征伐,也很大程度上是一场阴谋,共谋取之!
王朝势力之间能够结成同盟,同甘共苦,同进同退,荣辱与共。而那种关系到了一种坚硬到牢不可摧的地步,那样真的很可怕。
不过那种同盟关系则是建立在相互信任之上,只是王朝势力这种庞大力量,想要形成那种同盟关系,也十分苦难。
历史上,中原五大王朝形成的联盟,盟军长驱直入大燕国境内,兵临燕都城下。
同盟之力固然强大,但最终大燕国还是未遭覆灭的厄运,那么,不排斥当时五大王朝的同盟内部出现了重要分歧与矛盾,这也是大燕王朝能够侥幸存活下来的原因之一。
燕都百姓似乎对南方边境所爆发的战事而感到意外,其实,他们心里清楚,在国师大人的噩耗传达燕都那一日起,便知道会有这种结果,燕都百姓如此,那么大燕百姓更是如此。
大燕王朝在历史上几乎都处于动荡年代,燕人似乎也早已习以为常,就拿北域蛮族,对于大燕国的疆土便垂涎得要命。
三年前,燕帝陛下御驾亲征北狄蛮族大军,让域外蛮族元气大伤,可虽然没有大股蛮军南下,但仍旧有不少域外异族的族骑兵常年扰边,或者发动突袭入侵,烧杀抢掠一番之后便直接撤离,让燕军方便倍感无奈。
直到去年,也就是天兴九年秋,大燕北方边军中出现一名年轻人,他便是如今的战威将军,甚至还被册封为燕王殿下,令燕人倍感诧异的是他的真实身份居然还是燕帝陛下的义子。
战威将军的崛起,一举屠尽了草原上最凶悍的八百骑,一时间,竟然威慑到了蛮族的诸多势力,所以,到至今为止,大燕国北域边境都还未再出现北域异族扰边的现象。
凉州十余万大军人就不可掉以轻心,哪怕如今南方战争爆发,但凉州大军依旧要镇守大燕国北部山河。正因如此,南方边境战争一旦拉开,在前期大燕国不能改变局势,那么后果必然不堪设想。
燕石门是遭遇幽军大股兵力强攻之下,敌我兵力悬殊,燕军不得不放弃燕石门的军事部防,然后便调集大股军力,应该进行酣畅淋漓的一次大规模战斗。
幽军借势一鼓作气,而燕军方面则是要搬回一层,但,有一点无法改变,幽军兵力要盛,那么这段时间内,大燕南方边军定然承受着不小的压力。
大燕军中人才辈出,佼佼者甚多,也不缺自己,但是云天总有着一种情绪,他内心深处很排斥战争。然而,当战争来临之际,他觉得责无旁贷,在燕都中生活了许久的他,会主动要求面对战争。
他知道,大燕国的命运的处境不会随着他的改变而改变,他如今即是战威将军,又是燕王殿下,然而燕王殿下是在燕都城,而战威将军应该出现在战场上。
这是他心里莫名的自发情绪,也没有任何人对他指手画脚。
云天从兵部出来,直接去了皇宫,进了御书房,见到了燕帝陛下,谈了一番话。
云天听出来燕帝陛下为何不急于让自己离开燕都南下的原因,是因为燕帝陛下认为南方边军有实力对抗大幽军队的入侵。
毕竟大燕四大王将,其中有两位都在南方驻守,何况还有擅于军事谋略的九王爷,以及大燕军中各方翘楚,势必有力地击溃幽军的气势。
更何况大燕的铁骑十分骁勇,无畏则无敌,在兵力弱势下也不是软柿子那般好捏。
但是云天觉得自己待在燕都城,每日也就能跑几趟兵部,作为一名曾经纵横边关的骑兵,似乎觉得在大战之下,自己很不适应,浑身上下都不适应。
所以他期待燕帝陛下能造作决断,毕竟他手下拥有大燕国最骁勇无敌的铁骑。
当时间悄然逝去三日之后,在一场大战之中,大幽军队的进攻力势态十分强硬,连续拿下平南州五座城关,所以迫于无奈,燕军只得一退再退。
而燕军也在作最后的军力调动与支配,因为由于地理位置的影响,一旦战线拉开,大规模的军队一时间也很难同时抵达前线。
幽军则是有目的性将兵力集中,犹如一支锋利的箭,直接插入,所到之处,所向披靡。而大燕国的军队却像是一张网,尽管这张网够大,但却有缝隙,那把箭可以随时穿过来。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何燕军会节节败退。
而燕军如今已经改变这种部署情况,将所有的军力都集中在一起,并且同时随时注意地方的动向,然而在一日凌晨,一封捷报抵达燕都。
燕都突袭幽军一个措手不及,将边境所丢失的五座城关,收回来三座,只剩下,虎平关与燕石门暂时无力夺回。
从而也传达来一个消息,大幽军队将大量军力都集中在这两座城关,而大幽军方的高层却在冥山南下建立起指挥部。燕军夺回去的三座城似乎是幽军故意让回来的,因为幽军兵力部署有限,燕军反扑之势异常猛烈,但也只能拿下那三座城关。
南大军营中的统帅们,将这个情形传达了朝廷兵部,让兵部大臣们参详分析。
“避我方锋芒!趁我不备,伺机而图之”
然而兵部经过分析之后得出了大幽国的进军策略。
当燕军要发动大规模较量,而幽军则是先退兵,哪怕花费了不少将士鲜血而夺下的城关,然而却在大燕反扑之势下,显得异常猛烈。所以,他们宁可舍去城关,也要先保持自身锋芒。
作为入侵者,则是要在对方弱拿出最强硬的态度,一鼓作气,然而在对手意识反应过来,便也会先服软,而这种服软会使得对手骄傲,所谓骄兵必败,这是行军大忌。
所以燕帝陛下立即让兵部下达文书,切莫急于夺回燕石门与虎平城,只是加强兵力部署。
然而燕帝在下达这个命令时,脸色有些阴沉,其实,从某个角度而言,燕军的情况等同于“坐以待毙”,大幽军方最需要看到的也是这种情况,知道对方的诡计,但却无法立即挽回局势,这的确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然而燕帝以及兵部官员心里都清楚,则是要率先打破这种局面,否则,后果岌岌可危,作为另外一个潜在对手,定不那么愚蠢地与幽军汇合,然后合力击溃燕军。
今日云天又一次进宫,他都忘记自己是多少次进宫了,依旧是想燕帝同意他能够立即去南方边境。
恐怕陷入两难的燕帝终于有几分动容,因为燕帝陛下似乎已经逐渐意识到,某个潜在对手,大幽国为何要避开燕军的锐利,而保其自身锋芒。
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因为这关系到燕军当前的形势。
御书房中只有他与燕帝,云天坐在燕帝一旁,望着那一叠快累积得如小山头的奏折无奈苦笑。
这些日子,由于边境战事,燕帝陛下已经忙得不可开交,就连地方大臣们上达的奏折也能及时批阅。
已经年过半百的燕帝慕容志,此时也感到身心疲惫,整个人又都苍老了几分。
“天儿,你可知朕为何一直不答应你去南方边境,其实你更想南下之后去中原。”燕帝神情温和道。
云天微微皱起眉来。
慕容志深吸一口气,眉头紧皱,脸色不由得显得凝重起来:“天儿啊,朕其实知道你的一些事情,所以自然就不希望你这么早便涉足中原,这也是为你好!”
云天表情微微一愣,不过转即便平静下来,那种平静之下却是暗涌流动。
“儿臣确实有南下中原的想法,不过目前我还是更希望可以能给大燕国出一份力,至少当前燕幽两国战争,大燕国局势相当被动!”
云天淡淡地说道。
慕容志微微眯起一双眼睛,缓缓道:“好吧,那朕就允了你,这些日子也难为你了。”
“多谢父皇!”云天恭敬行了一礼。
“你能成为朕的皇儿,是朕最感到欣慰的事。”燕帝慈笑道,随即凝色道:
“朕一直对大燕铁骑有充分信心,希望能早日彻底打消入幽王朝念头,毕竟大燕国处于中兴年代,战争只会给大燕国带来各种劫难与灾害,我们的国家耗不起。”
“莫非陛下您想让凉州大军南下!”云天表情微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