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鸟之梦(之四)
叶丛文自从参加工作的,想写本大部头,这当然是好事情,”叶英明先说了一些鼓励的话语,继而话锋一转,说道:“可是,你要想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作家,绝非是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事呀。”
当初,尽管叶英明本人是**前大学毕业的文科生,但他并不支持儿子学文科。在叶丛文上高中分科的时候,他就曾试图说服儿子改学理工科,并引用当时流行的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父亲反对儿子学文科的理由是:我们的现状是,社会人文科学一直以来不受重视,学文本身就是去掌握一种弱势知识,将来难以有所成就。文人靠写作谋生,在目前这本身就是一件很难想象的事情,那怕就是去学理发、当厨师都是身揣一技之长,什么时候都能养活自己,总比将来“爬格子”要好得多。
那时候,叶英明反对儿子学文科的理由,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一九五七年的“反右”斗争到文化大革命历次政治运动的惨痛经历,让学哲学出身的叶英明至今记忆犹新,历历在目。认为学文有相当的政治风险,这恐怕才是父亲真正反对儿子学文科的潜台词。
可是,儿子从小是以父亲为榜样的,喜好方块字的韵味,对墨香情有独钟,这也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了。叶丛文一意孤行,不肯听父亲的劝告,执意要学文科。无奈,叶英明最终还是尊重了儿子自己的选择。
“爸,你说的话我明白,我这不是写了让你给提意见嘛。”叶丛文一看父亲对自己绞尽脑汁写出来的作品竟如此淡漠,大为不满地说道:“我花了那么多的时间写出这东西,不就是一个努力的过程嘛。你这‘不怎么样’的评价,不是存心打击我的积极性嘛。”
叶丛文的这部中篇小说,描写的是当时社会上的一些待业青年如何在苦闷中寻找现实出路的故事。高中毕业后,叶丛文就直接考上了大学,没有经历过那种百般无奈的待业人生。但是,他的大多数同学在高中毕业后都没能如愿升学,都曾经在待业的日子里品尝到了一种青春无奈的痛苦。在他读大学的时,突然获知昔日的同桌毕自强锒铛入狱的消息时,感到意外震惊之余,更为他而感到一种惋惜。那次,他领着当时的女友吴燕玲,到监狱中去看望了毕自强之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的心情都不能平静下来。他知道毕自强跟自己一样,原本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志气的青年,可生活的变故和打击竟是那么地无情,一下子就彻底地粉碎了毕自强的人生梦想。他清楚地知道,既使毕自强以后从牢狱中出来,在社会上已无立足之地,更别说理想和抱负了,就是想找到一份工作那都是十分困难的,恐怕最后就连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都无法得以保障了。可时代也在变化着,他没想到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大潮,能够使出狱后的毕自强选择了去经商而重新回到这个社会中打拼。为此,他不禁对时代的变化滋生出了许多感慨。几年来,叶丛文都在思考和关注着那些与他同龄的待业青年的前途和命运。参加工作之后,便有了为自己这代人写点什么的想法。毕自强在现实生活中走过来的一串串脚印,忽然间触动了他,激发出了他的一种创作欲望,让他平生第一次拿起笔尝试着写小说。他以毕自强为原型,构思并写出了这部名为《别无选择》的中篇小说。但客观地说,他的这部习作还没有触摸到文学艺术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