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懿旨
德国,柏林。
收到瓦德西电文的威廉二世一反常态,久久不语。
“确然如此么?”毕竟北京当前是鹏主政,而德国早已在鹏的治下收获颇丰,然公使克林德被杀依旧犹如心头之刺。
“不能就此便宜了这些中国佬,割地,赔款——”威廉二世终于又开始了咆哮。
哪料瓦德西回信又给威廉二世泼了一盆冷水,“关于要求中国赔偿之数目,系由列国先行提出一种各自要求之额。但由此积成之总额,却非常巨大。据所谓“中国通”者流之推测,中国方面实无能力支付此项巨款云云。现金支付之举,当然万无其事,实际上只能从抵押关税及赋税两种着手。但此处却有一个问题:即假如中国不支付,又将如何?毕竟战场上中国已然占据上风。若列国答案为:列强宜各自设法取偿所失,分占中国一地云云。此种答案未免过於容易。盖俄国方面固愿为此,因彼既将满洲明白据为己有,而同时又深知一旦实行瓜分,列强之间必将立即发生不可解决之利益相反问题。在我们方面,唯一之道当然是占领烟台以及一部份山东,但余殊不敢料日本方面对此竟能安然坐视。假如英国方面虽有威海卫之关系,而对於吾人行动,仍不加以干涉者,亦无非希望我们在扬子江流城,全让英国自由行动,以为交换条件耳。但此事我们却不愿为。因为我们在扬子江流域,具有重大商业,而且我们彼处商业之繁盛,业已远超英国之上。法国方面则欲从安南东京方面,以扩张其势力,但在该处又将与英国互相冲突。日本方面意在占领厦门,但其余列强又复不愿坐视日本为此。美国方面似乎希望大家皆不要占领中国。在此情形之下,究竟有谁能解此种纠纷。列强各怀心思,且军事施压已难以奏效,实无从下手。”
否决割地与赔款之提议后,瓦德西笔锋一转,详加解析德国应持立场。
“故瓜分关於山东之价值,论者意见极为纷纭。有谓山东为膏腴之地,并富有易於开采之矿物云云:而反对方面,则又谓此种论调,一部份全系慌语,一部份则言过其实云云。余之意见则以为,无论山东贫富与否,我们可以置诸不论,宜以青岛胶州为满足,不必再行妄求。我们于此得着一个煤炭站口与优良军港,皆为我们所最希望者。即便中国不允主权出让而维持现状(我远东舰队可在此停泊补给),似乎亦可满意,因胶州湾眼下乃我国商品进入中国、两江刘坤一及湖广张之洞早已协议东南互保,李鸿章更是以乱命之名抗拒朝廷圣旨,单凭慈禧诏令,只不过是一纸空文。
慈禧当然心下甚明,然现下各督抚不援京师却是与她心思暗合——与南方各督抚抗旨相比,她更担心的是已然有了掌控全局之实力的鹏。
“各省督抚只怕依然不肯奉诏。”览罢,许景澄开了口。
鹏微微颔首,却又道:“既是太后有此懿旨,那便以京师留守名义再发诏令,电诏两广李鸿章、两江刘坤一及湖广张之洞,命其全力支援京师。”
许景澄初始不解,忽然会意:“国师爷是要以国师名义电令三大总督?”
鹏含笑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