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买卖的“军功处”
众人听了司马懿的话,心里隐隐感到有些不爽,但不得不承认,他说的是事实。是的,和这些野蛮人讲什么仁义道德,讲什么忠君爱国无异于对牛弹琴,当然,也许在这些族群中普及义务教育多年后,这种现象会有所改观,但是绝对不是现在。
现在的鲜卑人就是赤果果的唯利益驱动者,他们就相当于雇佣兵,给他们好处让他们打仗就行了,其他的根本不用说什么。这是控制他们最简单的方法,也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
当然,这这里说的好处可以是多方面的,除了钱粮外,也包括他们的生命安全。这些鲜卑人肯归降,最初就是因为他们感到自己的生命受到了威胁——hong军连灭步度根、轲比能两个强大的势力,使得实力稍弱的素利集团感到了强烈的危机感。
自身的生命安全是,清清楚楚不会搞混也无法伪造。因为除了士兵本人手上拿着的存折外,“军功处”那里也保存着一份相同的复写记录,有纠纷的时候,只要将这份记录拿出来一对就一目了然了。
所以这份存折也相当于双方签订的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只有当两份合同对得上号时,才能算数。当然,既然双方要核对存款记录,那也意味着无法实现全国通存通兑了。
因为“军功处”存着的这份记录不可能全国那里都有,事实上,这份存取款记录是和士兵的档案放在一起的,随着士兵的调动一起流动。
hong军系统每名成员都有份个人档案,除了一些籍贯、履历等个人资料外,记录着这个人的功过奖惩等。士兵如果调动到不同的部队、不同部门,这份档案也会跟着相应的流动。鲜卑骑兵本来是没有这些的,不过,“军功处”成立后,为了方便鲜卑骑兵们存取财物,这份档案也开始逐渐建立起来了。
有这份档案相当于为自己的军功买了一份保险,假如在战斗中牺牲,军方可以凭这份档案中记录的家乡地址,找到牺牲者的家人,除了发放常规的抚恤金外,他们存放在“军功处”的钱财也会如数支付给他们的家人。
即使他们的存折丢了,只要核实“军功处”的记录无误,这些存款照样会发放给他们的家人。有了这层保障,鲜卑骑兵们再无后顾之忧,可以很放心地将钱财存入“军功处”了。
说“军功处”是投资公司是因为,鲜卑人除了选择将钱财存入存折外,也可以选择投资到“军功处”开办的产业。随着鲜卑骑兵一次次的出动,他们占领的土地也越来越多。
这些土地是要无偿交给朝廷处理的,当然,朝廷会给他们记功,这些功劳和他们以后的晋升、抚恤、退休金等福利有关,却和金钱无关。
这些在草原上的土地有很多都是水草丰美的地方,这些地方适合放牧而不适合耕种。“军功处”将这些草场开辟成一片片的牧场,将低价收购回来的俘虏组建成一个个草原建设兵团,负责在这些草场上放牧。
“军功处”收购收购到的牲畜一部分回卖回去各支部队当军粮,剩下的大部分放在这些草场上养殖、放牧。除了大规模放牧、养殖这些牲口外,“军功处”还成立了一系列的动物副产品加工工厂,围绕着这些牲畜产生的奶、毛、皮、骨头、筋、肉等进行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