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莺儿
再见莺儿
燕王离京,令萧凡心中的危机感越来越沉重。
别人或许没把燕王的离去当回事,从表面上看,燕王身为皇子,北平又是他的封地,封地被鞑子围困,燕王领兵北上抗击鞑子实在是理所当然的一件事。
可萧凡是明白其中内幕的。
朱棣一走,从此再没了约束,朱元璋老迈多病,一年之内就会驾崩,纵虎归山的后果,只能是两年后朱棣起兵,打着“靖难”的旗号公然谋反篡逆。
随着萧凡这个穿越者的到来,历史或许有了小小的改变,然而在大的趋势和走向上,却又仿佛根本没改变什么。
该要死的还是会死,该造反的还是会造反,——那么该丢了皇位和江山不知所踪的皇帝,还是会丢了皇位吗?
萧凡不由为朱允炆担起了心事。
他不愿见到这种结局,或许朱棣确实比朱允炆更适合当一个好皇帝,历史上的明成祖无论文治还是武功,都在明朝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比那个下落不明躲藏了一辈子的建文皇帝要好上许多。
可萧凡就是不愿见到朱棣夺了朱允炆的江山,因为朱允炆是他的朋友,他不愿这个朋友最终落得那样凄惨,生不如死的结局。让朱棣的胸才伟略去死吧!让所谓的永乐盛世去死吧!有他萧凡在,出现在明朝史书上的辉煌年代,将被称为“建文盛世”!
所谓的理智,所谓的历史责任……抱歉,萧凡只是个普通人,普通人没那么英明睿智,也没有那么冷静超凡的大局观,他的逻辑很简单,叔叔抢侄儿的东西,是一种很不要脸的行为,别人已经干出不要脸的事了,萧凡会用更不要脸的方式帮朱允炆维护正义。
正人君子干坏事,那都是被逼的!
东宫偏殿。
下午的阳光暖洋洋的斜照在偏殿汉白玉石地砖上,殿内的朱漆梨木椅映上一层淡淡的金色光辉,一颗颗极其微小的粉尘在微黄的光线下肆无忌惮的飞舞,殿侧的山水屏风上绣着的写意山水仿佛也随着光线的照射而变得生动活跃起来。
一切显得那么的古朴,惬意,有种老年时躺在椅子上晒着太阳回味往事的舒适感,慵懒且享受,阳光忍不住让人舒服得昏昏欲睡,嗯,太舒服了……
“砰!”
一声巨响,惊醒了萧凡的美梦,萧凡吓得从椅子上跳了起来,还没搞清楚状况便脱口大喊道:“护驾!”
“……”
“……”
殿内又陷入一片沉默。
黄子澄铁青着脸,身躯气得瑟瑟直抖,不共戴天似的死死瞪着萧凡。
朱允炆满脸尴尬的瞧着他,一副想笑又不敢笑的模样,忍得很辛苦。
萧凡楞了一下,接着面色一整,对朱允炆肃然道:“太孙殿下,你又惹黄先生生气了,实在太不应该!臣尝闻圣明天子以孝治天下,无道昏君整天惹老师生气……”
朱允炆一脸错愕的张大了嘴。
黄子澄却又拍了一记桌子,指着萧凡大怒道:“竖子闭嘴!惹老夫生气的人是你!是你!”
萧凡无辜的瞧着黄子澄:“关我什么事……”
“太孙殿下召你我进东宫商议国事,老夫正说到将来如何削藩,此事关系我大明江山社稷之根本,你这竖子却打起了瞌睡,你……你这是什么态度?什么意思?啊?”黄子澄气得浑身发颤。
“我……这是闭目沉思黄先生的削藩之法,闻之如聆仙乐,学生不胜陶醉……”萧凡神情尴尬的睁眼说瞎话。
“你放屁!你陶醉得都打呼噜了!”
朱允炆急忙打圆场:“好了,何必为这点小事起争执,我今日请你们来,是想与你们商议一下藩王之事,燕王离京,以后如何应对,还望二位教我……”
黄子澄狠狠瞪了萧凡一眼,气哼哼的道:“燕王势大,且暗怀祸心,如今陛下念父子之情,放燕王回北平,无异纵虎归山,将来必成大患!陛下年迈,恐时日不多,殿下乃大明正统,当未雨绸缪,早做安排才是。”
朱允炆面现忧虑之色,道:“燕王已走,接下来咱们该如何安排?”
黄子澄道:“老臣还是以前的主张,将来殿下登基,可马上着手进行削藩,为免打草惊蛇,可先削实力弱小的藩王,再慢慢削大藩,如今我们朝廷可直接调动的兵马有七十余万,如此强大的实力,足够我们不急不缓的削掉各地藩王,谅那些藩王们也不敢有反抗之心,削到最后,我们再以举国之兵力压境北平,大宁府外,以兵威迫使燕王,宁王不得不弃藩……”
萧凡睁大了眼,吃惊道:“黄先生,你这削藩之策是谁告诉你的?太坏了!简直该杀头!这分明是让你背上一个千古的骂名和千古白痴的恶名,黄先生,这法子是你仇家告诉你的吧?杀人诛心,你可小心提防呐……”
黄子澄楞了半天神,这才反应过来萧凡在损他,顿时勃然大怒,挽起袖子就待跟萧凡拼命,朱允炆眼疾手快,急忙一把抱住黄子澄的腰,黄子澄大声怒骂挣扎,又蹦又跳,把他身后的朱允炆颠得俊脸通红,东宫偏殿内吵嚷不休,围侍在殿外的宦官们见里面乱成一团,有心想进来劝架却又怕惹太孙恼怒,场面混乱极了。
朱允炆劝了很久,黄子澄才勉强压下心头万丈怒火,杀人似的目光狠狠瞪了萧凡一眼,坐在椅子上扭过头,呼呼直喘粗气。
萧凡无辜的瞧了瞧朱允炆,耸肩道:“我又不知道这主意居然是他自己出的……”
朱允炆大惊,趁黄子澄还没跳起来以前,赶紧一把按住黄子澄的肩……
殿内一波方平,一波又起……
一切平静之后。
“萧侍读,你……你那张嘴啊,就不能管管吗?燕王离京,必成大患,那你说我们该怎么办?”朱允炆神情无奈道。
黄子澄扭过脸,很不屑的怒哼了一声。
萧凡朝他翻了个白眼,这才盯着朱允炆正色道:“臣以为,若要彻底根除藩王之患,除了有以雷霆手段削藩之外,更重要的是增强我们自身的实力。”
朱允炆饶有兴致的挑了挑眉,道:“此话怎讲?”
萧凡慢吞吞的揉着鼻子道:“藩王势大,若像黄先生那样贸然调动朝廷大军压境,逼其弃藩,最终的结果只会导致藩王与我中央朝廷彻底决裂,不顾一切的联合在一起造反,权力是个好东西,没有谁会自愿放弃手中的权力,回到京师做一个无权无势的王爷,以兵压境只会激化藩王与朝廷的矛盾,那个时候举国藩王皆反,朝廷纵有百万大军亦无法抵挡,黄先生所言削藩之策,实乃误国误君,殿下绝不可纳之!”
黄子澄大怒道:“无知小儿!你懂个屁!事关社稷根本,你小小年纪什么都不懂,就在这里信口开河,你才是误国误君!”
朱允炆抬手阻止了黄子澄发怒,问道:“萧侍读说以雷霆手段削藩是什么意思?”
萧凡沉声道:“我与黄先生的意见恰恰相反,我大明外封藩王二十余位,然则真正称得上有实力,堪与朝廷一战的藩王,实际上只有燕王与宁王二位而已,余者皆不足虑,我的意思是,削藩之举要么便不动,一动则须以最快的速度,调动朝廷大军直击北平,大宁,只要在的马蹄声飞驰而来。
一道惊恐的声音大叫道:“快跑!马惊了!”
萧凡等众人一楞,惊愕举目望去,却见大街拐角处,一匹黑色的大马一边嘶叫一边风驰电掣般飞快奔来,惊马后面还拖着一辆颠簸得快散了架的马车,马车行驶在坎坷的青石街面上,发出难听的嘎吱嘎吱声,眼看这车子快撑不住了。
这时马车的车厢里忽然传出一道女子的惊叫声,令所有围观的人不由自主悬起了心。
情势万分危急。
见惊马跑近,萧凡眼中厉色一闪,朝身后的锦衣侍卫沉声喝道:“杀马!”
众侍卫轰然领命:“是!大人!”
随即两名侍卫抽出腰间的绣春刀,然后被众侍卫用手高高抬起,趁着惊马奔近的那一刹,众侍卫一齐用力,大喝一声,两名执刀的侍卫便被远远的抛向街心,随即雪亮的刀光闪现,两名侍卫居高临下将刀劈落,噗噗两声闷响,手起刀落,受惊的马儿悲嘶一声,便被斩下了马头,倒在地上抽搐不已,马血流了一地。
惊马后面拖着的马车因惯性仍往前冲了老长一段路,马车内的女子惊叫连连。
萧凡急忙跑了过去,却正好看见马车的珠帘猛然掀起,又盖下,慌乱之时,一只大红色的物事从车厢里飞了出来。
萧凡眼疾手快,伸手凌空一抓,便将这物事抓在手里,凝目一看,却是一只绣着鸳鸯,镶以珍珠的小巧绣花鞋,鞋上花纹华美,手工显得分外精致,触手甚至能感觉到体热和幽香……
马车往前冲了十余丈,轰的一下狠狠撞到了路边的一杆旗幡,终于停了下来。
萧凡赶紧上前,隔着车厢珠帘温声问道:“里面的姑娘,你没事吧?”
问了几声,里面没人出声。
萧凡想了想,便伸出手,将绣花鞋慢慢的递进了珠帘内。
车内的女子终于出声,骇然问道:“你……你是谁?”
萧凡沉着坚定的回答:“雷锋!”
车外众人:“……”
车厢的车帘猛地一下掀开,萧凡愕然望去,却见车厢内一张熟悉无比的俏脸,喜怒交加,万分复杂的瞧着他。
萧凡倒抽一口凉气,失声道:“陈小姐!”
陈莺儿似笑非笑的一勾嘴角,嫣然道:“雷大人,什么时候连名字都改了?可真是幸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