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仁不让
当仁不让
京师应天最近事件频发。
锦衣卫副指挥使纪纲得势之后露出标准的小人嘴脸,开始在朝堂上排除异己,培植党羽,朱允炆对某些大臣的唧唧歪歪本就有些不满,再加上萧凡不在,纪纲又曾经是朱允炆的救命恩人,于是朱允炆对纪纲的所作所为一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的想法其实很简单,或许假手纪纲给大臣们一点教训也好,大明王朝姓朱,他不需要那些迂腐酸儒对他指指点点。
不过身居深宫的朱允炆并不知道,他想给大臣们一点教训,而纪纲却差点把他们逼上了绝路。
从纪纲上位掌权到现在,半年时间过去,大臣们被纪纲以各种各样的理由缉捕,流放,甚至诛杀,纪纲摸准了朱允炆的脉,如今正是朝廷大军平定藩王叛乱的时候,朱允炆对“藩王”这俩字很敏感,所以纪纲只要随便罗织一个“暗通藩王”的罪名,朱允炆通常会龙颜大怒,这个罪名抽痛了他脆弱的神经,罢官,流放,或诛杀,朱允炆毫不手软,丝毫没怀疑纪纲竟瞒着他排除异己。
京师的大臣们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惶惶不可终日。
但是昨夜纪纲府上一声轰然巨响却惊动了全城,很多大臣匆忙登上自己家的阁楼,也看到了纪府上空那朵冉冉升起的蘑菇云,眩目,美丽,甜到忧伤……
谁干的?太他娘的解恨了!
饱读诗书的大臣们纷纷爆了粗口,很爽。
大臣们抬着袖子,抹着幸福的眼泪,激动的观赏着纪府的火光和骚乱,那模样就跟除夕夜看烟花似的,一脸喜庆。
别的大臣幸灾乐祸,弹冠相庆的时候,兵部尚书茹瑺也站在自家的阁楼上,远远瞧着纪府的骚乱,别人不知道谁干的,茹瑺却是清清楚楚,因为向萧凡求援的信本就是他派人送去真定府的。
这位在朝堂摸爬打滚二十多年的官场老油条,这一刻泪流满面,萧侯爷果真仗义啊!求援信送出去不到一个月,马上就做出了回应,而且是最直接最震撼的回应,奸党有这么一位讲义气的首领实在是大伙儿的福气,茹瑺深深感到自己没有跟错人,萧凡值得他卖命。
纪纲府上爆炸的当晚,京师满朝文武都失眠了,一边高兴一边忐忑,众人心中都萦绕着两个疑问,这事儿到底是谁干的?更重要的是,——纪纲那王八蛋被炸死了没?
这两个疑问在!”
曹毅喃喃叹息:“果然是惺惺相惜,瞧这份默契,啧啧……”
情况紧急,萧凡狠狠一甩袖子,扭头就走:“曹毅断后!我们撤!”
“是!”
沉默无声许久的道衍忽然袍袖大展,如疾风般扑向萧凡的背影。
曹毅早有防备,右手一翻,抽出了腰侧钢刀,雪亮耀目的刀花一挽,重重刀影铺天盖地朝道衍挥去,道衍一惊,前扑的身躯硬生生顿住,匆忙间转身一闪,避过了曹毅凌厉的刀式,同时也失去了击杀萧凡的最好时机。
任由两方刀斧手在县衙内厮杀,萧凡在曹毅的护侍下出了衙门,跨上马,气急败坏道:“太可恨了,居然布下埋伏想暗算我,如此卑劣的人品,好意思当王爷?我呸!”
“你不也差不多吗?你们是半斤八两……”
“废话不多说,曹大哥,传令三军北上,直击保定府,开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