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反攻
区区几个暹逻人而己,我们为要跑呢?
蒋经国一时没能理解秦卫话里的意思,但北越有红河防线,老挝有孙立人的新1军,他倒也并不担心暹逻人的进攻会截断中国的后路……日本人都没那本事,这帮人更是日本人的手下败将,能行吗?不过到底还是年青人,虽然真实年纪并不比秦卫小多少,也当上了一方重臣,可对这样故意丢掉“的地盘儿”,蒋经国还是有些接受不了。因为他现在也跟中国国内的许多人一样,都隐隐地希望能把现在已经占领的中南半岛的地区,也就原“法属印度支那”所包括的地方全部并入中国。只是这种想法暂时还让人觉得有些不切实际,所以大家都还憋着罢了。可暂时不将这些地盘儿囊括进中国,却也并不代表他们乐意丢掉这些地方……当初秦卫下令新1军撤出柬埔寨,骂老蒋他也写得痛快无比,最是识相不过的一个人。这一回虽然不解秦卫的用意,可他还是忍住了没问。并且忠实地把秦卫的命令向各个部队进行了传达。
而这样之后,张灵甫几乎是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美军所在的雷列姆前线。这位猛将也是蔫坏儿!他明明就是在仁安羌附近的,明明只需要派一个偏师,就有可能把正受阻于日本空降兵的英军大部队给解救出来,可他就是不干……无视英日两军,就那么“哗哗哗”的冲了,把个英军统帅亚历山大气得暴跳如雷,却又没有任何办法。因为张灵甫是受泛西太平洋战区司令部指挥的,人家没有接到营救英军的任务,相反。在这期间,亚历山大还接到了来自老蒋的命令,要求他立即重整军队,阻截更在后方追击而至的日军大部队,并“酌视反攻”。反正。就是不能再退了。
可亚历山大哪里会把老蒋放在眼里?别说老蒋了,就是丘吉尔现在亲自现身向他下达命令。他也不会干……他们西方人可不讲究战死光荣。宁死不降之类的。打不过就跑,这是他们遵奉的战场铁律。虽然战败了,虽然他们的擅自撤退使得美军也陷入了困境,可这有?如果通知美国人,他们还能跑得掉吗?一群空降兵就能堵住他们的后路,如果再来一个河边正三和五个师团。难道让这十万英缅军再重演一遍马来亚发生过的事情吗?所以,他并不觉得有。只要能带着这些英国人逃掉,他依然会是英雄,反之。他就只会是狗熊……因为英国人只会记得他“救”出了这么些英国小伙子,而不会记得他是被日本人打得狼狈而逃,把的盟友给“扔掉”了的。
不过现在的问题是,他前有阻截,后有追兵,并不好跑。而且他的局势还正在进一步陷入更加恶劣的局面:正在亲自率兵围攻巴顿的河边正三也注意到了他,因为兵力宽裕,所以已经派出了一个旅团的部队向西移动,似乎是想支援仁安羌的日军空降兵,也似乎是想配合其他的日军将他们赶进印度洋。亚历山大非常清楚,一旦这个旅团的日军赶到的身边,恐怕就更加不好逃蹿了……所以,他用最强硬的语气,再次向张灵甫发出命令,要求5师阻击这个从东面的日军旅团。
然而,5师和那个日本旅团就那么擦肩而过。据说两支部队之间的距离最小的时候只有一公里,眼力好的士兵甚至都能看到对面敌军的相貌,可就是这样的距离,双方居然就那么保持了极大的克制,谁也没理会谁。
得知这一情况,亚历山大终于放弃了沿铁路逃蹿的想法,率领部队从西部绕道,步行而逃。而为了接应他们,远在印度的韦维尔也在加紧修筑印度到缅甸的公路。
……
“英国人逃跑的速度超过了日本人追击的速度,所以,纯从体力以及逃跑方式来讲,他们还是超过了日本人的。这一仗,他们‘嬴’了!”
张灵甫在战场上仿佛只是一个单纯的猛将,可身具中国文武两大教学系统的最高学历,他要损起人来也绝对够狠,耍起心眼儿来也不比人弱……秦卫只是让他有机会就离间一下巴顿跟亚历山大的关系,结果他刚刚见到巴顿,就开始执行这一任务。
“我很清楚他们的‘能力’!可那我们呢,张将军?”
此时的巴顿已经没有了刚刚到达的那一刻的意气风发。没有大炮,没有坦克,没有足够的飞机……然后他就常用来自诩的勇猛在日本人面前几乎就起不到作用,因为对方比他可猛多了。如果不是那一口气撑着,如果不是他如果逃跑损失可能会更大,如果不是他美国人现在真的经不起 要反攻
要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