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骨科疾病偏方验方
一、肠梗阻
1.疾病综述
肠梗阻是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为常见急腹症,可因多种因素引起。肠梗阻多为肠腔的物理性或机能性阻塞,其发病部位主要为小肠。小肠梗阻不仅使肠腔机械性不通,而且,伴随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致使动物剧烈腹痛。病程发展迅速,预后慎重,起病最初,梗阻肠段先有解剖和功能性改变,继则发生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肠壁循环障碍、坏死和继发感染,最后,可致毒血症、休克、死亡。当然,如能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大多能逆转病情的发展,以致治愈。
2.民间验方
⑴白术治疗肠梗阻
小周今年13岁,最近经常呕吐不止,到医院就诊后,西医建议采用手术治疗,家长认为孩子还,小尽量不做开刀手术,遂不同意,而后转而求治于中医。中医采用温补的疗法治疗小周的肠梗阻,药方:白术20克,枳实、枳壳、槟榔各15克,莱菔子12克,砂仁、连翘各10克,将以上各种药材浸泡在400毫升的水中半个小时,再用大火煎沸20分钟,制成约150毫升的药汁。提取出汤剂后,再加水用大火熬制成100毫升的药汁,两汁混合,趁热频繁饮服,以不呕吐为度,一般在6小时以内服完,需要服用先生小时候因为家里穷,读中学时,他连一双鞋都买不起,经常赤着脚上下学。特别是每当参加剧烈的对抗性运动,如打球、跑步或和别人登山走路时,他的右脚跟就疼得都不敢着地。但是,右脚跟虽然疼痛难忍,但表面看上去不红也不肿。章先生的母亲偶然间听到一位同村的老人讲,他的这个病用一个偏方可以治好。章妈妈得知后,如获至宝,赶紧回家给他准备了这个偏方。方法:白萝卜皮,在锅里用水煮,煮熟之后,用布把萝卜皮敷在患病的脚跟上,等到萝卜皮冷却之后,再将萝卜皮热一下,再继续包敷,每日1次,每次大约30分钟即可。如此多反复几次,大约连续用了10天后,章先生的足跟痛竟然奇迹般地消失了,章妈妈特别高兴,就继续接着给他敷治,直到后来彻底根治。毕业后,章先生在云贵高原当兵,即便那里经常刮风下雨,气候寒湿,他的足跟痛也没有再复发过。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萝卜化积滞,解酒毒,散淤血甚效。煎汤可洗脚气,生捣涂可治火伤。”传统中医也认为,萝卜有“利关节、行风气、散淤血、疗脚气和外伤”的作用。章先生用萝卜皮外敷法治好了足跟痛,正是因它的这个药性使然。
3.民间偏方
⑴枸杞羊肾粥:鲜枸杞叶1000克,粳米500克,羊肾2~3个,调料适量,先将羊肾洗净,鲜枸杞叶刮掉脉络后,全都切成碎块,填入适量的水,用小火煨烂成粥,最后加葱、姜等调味,分顿食用。适用于足跟痛。
⑵高粱煮鸡蛋:高粱根15个,鸡蛋5个,高粱根用水煎煮后,过滤掉残渣,用其汤汁煮鸡蛋,加糖少许即可,日常食用。适用于足跟痛。
4.外用偏方
⑴土制醋熏法:醋1500毫升,加木瓜、透骨草、红花、牛膝各45克,再捡取一些石子大约250克,一起装在布袋中,用大火煮沸后取出,待其冷却至不烫脚后,垫于足底及足跟疼痛处,每天早晚各1次。
⑵中药浸泡法:取苏木、白附子、麻黄、当归、川芎各60克,用水煎煮成汤剂后浸洗脚部,同时,用手按摩搓揉足跟,以促进药液渗透进肌肤,每次15分钟,每日2次。
⑶乌梅醋敷法:取适量的乌梅,挖掉梅核后,加入少许的醋捣烂,再加入少许的食盐,搅拌均匀后,涂敷在足跟的患处,上面用纱布盖好外面,用胶布固定,每日敷1次,坚持连续使用一段时间,对足跟痛有很好的效果。
5.其他疗法
⑴开洞疗法:在与脚跟疼痛相应的鞋跟或者鞋垫部位上剪出来一个小洞,大小可以根据疼痛范围的大小而定。坚持一段时间后,就能收到一定的疗效。
⑵点穴按摩法:用拇指指尖用力捏压另一手的掌根部位(稍偏向拇指一侧),按摩的手用另外四指握住被按摩手的手背作为依托,在患者自己能够忍受的情况下,尽量用力。捏压3分钟后,变为有规律、有节奏地点按,每36次为一组,手腕得到放松缓解后,再继续捏压5分钟。右脚足跟痛,点压左手,左脚足跟痛,点压右手。两脚足跟都痛的,则两只手的穴位都要按。一般按此法按摩5天后,病可痊愈。适用于骨质增生型足跟痛。
6.生活建议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对足部的保护来预防足跟痛的发生,具体可参照以下几点:
⑴尽量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如慢跑、散步、骑车、打乒乓球等体育活动,都有利于保持足跟部关节、韧带有良好的弹性和韧性。
⑵避免过度挤压:如果要参加距离较长的远足,如旅游、爬山的时候,最好选择穿软底、弹性较好的胶鞋或专业的登山鞋、运动鞋。
⑶自我按摩:足跟痛患者可以经常做自我按摩。患者盘腿而坐,用手掌推按脚底板,从跟部向趾骨方向推进,多做几次,即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⑷改善足部血液循环:可以脚踏圆棒,前后搓动圆棒,使其滚动并以此来促进足底血液循环,使紧张、疲劳的跖肌组织得到充分的放松。坚持睡前用温水泡脚的良好习惯。
⑸补充骨质营养:多吃可以补充骨质营养、含钙量高的食物。如牛奶(乳制品)、鸡蛋、豆制品等。
九、腰椎间盘突出
1.疾病综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也称为髓核突出(或脱出)或腰椎间盘纤维破裂症。国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亦有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腰椎间盘脱出症、腰椎间软骨盘突出症、腰椎软骨板破裂症等称谓。虽然上述疾病名称和含义有所不同,当前仍较统一的称谓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腰间盘存在于腰椎的各个椎体之间,为腰椎关节的组成部分,对腰椎椎体起着支撑、连接和缓冲的作用,它的形状像个压扁的算盘珠,由髓核、软骨板、纤维环三部分组成。椎间盘突出症是一个多发病、常见病,它主要因椎间盘劳损变性、纤维环破裂或髓核脱出等,刺激或压迫脊神经、脊髓等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群。成年人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纤维环中的纤维变粗、变脆,以致最后断裂,使椎间盘失去原有的弹性,不能担负原来承担的压力。在过度劳损、体位骤变、猛力动作或暴力撞击下,纤维环即可向外膨出,从而髓核也可经过破裂的纤维环的裂隙向外突出,这就是所谓的椎间盘突出。本病的发生是因年龄增长,使韧带松弛、椎间盘老化、弹性降低,由外伤、劳累或风湿寒邪等因素所诱发,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中医学典籍中,无腰椎间盘突出症之名,根据该病的临床表现,可归于“腰痛”、“腰腿痛”、“痹症”等范畴。在这一范畴治疗中,中药起着重要的作用。
2.民间验方
⑴爬行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曾经有一位运动医学专家做过一项相关研究,发现四肢爬行的动物比直立行走的动物血流更加畅通,而且,患有腰椎疾病的概率也非常低。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可以进行简单的爬行锻炼,以助于使粘连的组织得到疏松和张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完全快速地康复。另外,还可经常通过脊柱两侧的肌肉韧带的锻炼,来防止椎间盘突出的复发。秦阿姨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很久了,开始只能听从医嘱,躺在床上老老实实地休养。直到病情稳定后,开始尝试用爬行法巩固治疗,坚持做了2个多月,觉得后腰越来越轻松了,而且,腿也不像原来那样麻酥酥地疼了。爬行法的具体“爬法”是双手、双膝着地着床,头部自然抬起,腰部自然下垂,先向前爬行20米左右。爬完之后,可以适当做几个俯卧撑,以增加效果,然后仰卧在床屈膝,双手抱膝使膝盖尽量靠近胸部,然后自然放松落下,如此反复一次为一个动作,连续做20~30个。做完再继续仰卧,双膝屈曲,用两脚、两肘和头部当做支点,抬起骨盆,尽量使腹部与膝关节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然后缓慢放下,如此上下起落一次为一个动作,连续做20~30个。这套爬行法的优势就是简便易行,每天只需抽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每晚睡前做一次,坚持爬行2个月。注意练习此方法一定要在病情基本痊愈后的恢复期,才能实施,如出现明显的不适或疼痛,应立即停止做这个爬行法。
⑵倒步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早晨在公园跑步时,会见到不少人都在倒步走,究其根本动机,原是因为这个方法有益于腰椎间盘突出的防治。一位一直坚持此项锻炼的大妈说,她就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但是自从练了倒步走后,她的腰疼、腿疼、麻木都已经好多了。倒步走的具体方法:每天早、晚应各做倒步走1次,每次持续20~30分钟,但同时要注意循序渐进,不可急功近利,坚持一段时间后,能起到良好的止痛作用。最重要的是,一般人在进行倒步走的时候,对空间的感知能力都会明显下降,容易摔倒,所以,步速不宜太快,注意脚步稳健,要不时地回头,以便掌握方向。为了安全的考虑,在倒步走时,最好用前脚掌擦地着后退。还可采取结伴而行的办法,一人正常往前走,另一人倒步走,两人交替轮换,互相照应。建议开始时,步速可以保持在每分钟60步为宜,健康人应控制在每分钟90~100步左右,有腰痛的患者应把自己的脉搏控制在比安静不动时增加10次以上为最好。
3.民间偏方
⑴桑枝炖母鸡:老桑枝120克,老母鸡1~2只,食盐少许,将母鸡褪毛后,掏去内脏,再用清水洗干净。桑枝洗净后切成小段,加入适量的水与鸡一起煮汤,煮到鸡肉熟烂、汤汁浓稠时,加入食盐调味即可,食肉饮汤。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
⑵羊骨粉:羊胫骨若干根,黄酒适量,将羊胫骨用火烤至焦黄色,然后砸碎,研磨成骨粉细末。每次饭后,以温黄酒送服,每次5克,每日2次。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
⑶牛肉粥:牛肉200克,粳米100克,五香粉、食盐各适量,将牛肉切成薄片,然后混入粳米中,加入适量的水一起煮成粥,煮熟后加五香粉和食盐调味即成。温热食用。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
4.外用偏方
⑴粗盐热敷法:取食用粗盐1000克,用大火炒热后加入艾叶50克,用布包好后敷在患处,直到盐包变凉,每日1次,连用5~10天。粗盐不必更换,可每天反复使用。
⑵特效风湿膏外敷法:用特效风湿膏外敷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患处及环跳、承山等穴位(即坐骨神经走行部位),同时服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外敷时间为3~4天更换1次药,每个部位敷3贴为1个疗程。病期长,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以是适当地多用几个疗程。
5.其他疗法
⑴按摩治疗:患者取俯卧的姿势,点按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等穴位,每穴1分钟,可以起到活血化淤、通络止痛的效果。在患者的腰部及下肢疼痛的部位,实施按、压、拔、揉、滚等手法的按摩,使紧张的肌肉得到放松,有舒筋通络、解痉止痛的功效。根据患者的病情也可以适当采取扳动法,可以选择腰椎侧扳法及腰椎旋转定位扳法,但用力不宜过大,可纠正偏歪异位的棘突。
⑵躺、站、坐、走调节法如果患者的症状比较轻,可以按下面的方法进行躺、站、坐、走,可以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
①躺:脸朝下俯卧在床上,双臂向后扳、两脚并在一起做飞机状,坚持时间因人而异,可以循序渐进;
②站:站在地上,双脚分开,重心向后,放在脚后跟;
③坐:坐时使脊椎下部成为全身的重心,身体尽量向后仰;
④走:走路以脚后跟先落地,并保持脚跟为重心。
6.生活建议
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大多数是由于有腰部外伤或慢性劳损史而造成的,所以,在年轻时便需要加以预防,以免到中老年时受病痛折磨:
⑴注意保暖:寒冷潮湿的季节里应注意采取好保暖措施,及时增添衣物。
⑵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如果一旦发生腰椎退行性改变,出现腰背痛时,要注意及时治疗,不要拖沓。
⑶改善姿势,劳逸结合:注意平时的站姿、坐姿、睡姿以及工作劳动时的姿势,要保持这些姿势的科学合理性,纠正不良的姿势和习惯。特别是那些需要长时间弯腰或伏案工作的人,应该经常改变坐姿,可以通过不断调整坐椅和桌面的高度或者活动一下身躯、上肢和头颈部等来防止腰间盘劳损。坚持在工作的间隙做一做保健操,使疲劳的肌肉得以恢复。
⑷加强锻炼,特别是对于脊柱的锻炼:通过运动可以改善骨骼肌肉系统的机能,促进骨、关节、韧带的血液循环,进而增强骨的强度和韧性,延缓骨质的退行性改变。而且强有力的背部肌肉,也可以防止腰背部软组织损伤。腹肌和肋间肌的锻炼,有益于增加腹内压和胸膜腔内压,使腰椎减轻一定的负荷。
⑸注意饮食营养:如果日常不注意饮食的话,就会造成体内缺乏有益的营养元素,从而导致气血虚弱、筋骨失养和肌肉萎缩,并可促成疾病的发生。
⑹慎起居:保持有规律的生活起居是人体健康的保证,应起居有时、房事有节,以免损耗肾气、耗精损液,导致肾精亏虚、脑髓失养,导致发生腰痛病。
⑺不要过度劳累,避免长时间弯腰和弯腰搬运重物:做家务劳动时,要注意量力而行,譬如在熨烫衣服时,台面高度要适宜,避免弯腰过低;提取重物时,要先屈膝蹲下,握住东西后再站起。
十、骨折
1.疾病综述
骨折是指由于外伤或病理等原因致使骨质部分或完全断裂的一种疾病;是指骨与骨小梁的连续性发生中断、骨骼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的一种体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骨折部有局限性疼痛和压痛,局部肿胀和出现淤斑,肢体功能部位或完全丧失,完全性骨质尚可出现肢体畸形及异常活动。骨折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2种。其病因主要有外力的作用,如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牵拉力和累积性力。另外,还有病理因素,如脆骨病、佝偻病、甲亢、骨髓炎、骨囊肿、骨肿瘤及转移性骨肿瘤等。尽管中医学对骨折早有认识,如甲骨文已有“疾骨”、“疾胫”等病名。但关于针灸治疗骨折,在古医籍中未见记载。
2.民间验方
⑴益肾壮骨汤治疗骨折
邓先生今年35岁,不久前把手腕给跌伤了,右腕关节部位红肿疼痛,通过两个月的治疗后,从X光照片才发现右腕肘骨骨折,并且已经造成了骨质吸收,呈空洞状。继续用石膏固定治疗恢复,同时,服用了一些中药,可是复查后,发现并没有好转。后来采用三合一小夹板固定两个月,并服用了50剂益肾壮骨汤,这次再去复查时腕关节明显好转,并且肿痛也已经消失了。具体药方:熟地20克,锁阳、鹿角霜各15克,水蛭、甲珠1、片子姜黄、黄明胶、香附各10克,骨碎补30克,用水煎煮成汤药,每日1剂,每日2次。此方有益肾壮骨舒筋通络的功效,对于陈旧性骨折的效果更佳。
⑵当归川断治疗骨折
吴大叔今年51岁,因为下雪天冷,路滑而不慎摔倒,造成股骨骨折。经治疗后,断骨复位愈合不错,但复查后,发现恢复得不太好。于是服用本方,效果很好。做法:当归、川断各10克,土鳖虫、**各5克,花粉、骨碎补各15克,桑寄生、五爪龙各30克,防风20克,每日1剂,用水煎煮成汤药后,分2次服用。可以起到活血通络、接骨续筋的功效。适用于股骨干骨折中期。
⑶红花青皮治疗骨折
有一位在西安旅游的美国游客史密斯,因登山时不慎而造成了“左外踝骨折”,他的导游便陪同他一起到当地的医院救治。医生将他的断骨复位后,打上了石膏,并嘱其在6个星期内要绝对卧床。第二天一早,因为史密斯有其他的事情不宜耽误行程,便又给其导游打电话,表示想要采取一个特效的治疗方法,让他能及早地康复回国。经过一番询问和朋友的介绍,导游将他带到了一位老中医那里。可是史密斯根本就不相信中医,认为中医的疗法简直就与北美印第安土著的巫术无异,但如今也没有其他的办法了,他也只能硬着头皮来试试,于是便开始服用医生开的中药。不知是否是心理作用,回到宾馆后,刚刚一个小时,史密斯的情绪安定多了,导游让其安心休息,再过几个小时便会来看他。傍晚18点左右,导游回到了史密斯下榻的宾馆,只见史密斯握住导游的双手高兴地说:“我已经不疼了!”。那位中医的药方具体如下,川红花、全当归各12克,京赤芍、正川芎、泽兰叶、土鳖虫、制止乳没、青皮、秦艽各10克,降香、生附子各8克(先煎)。每日1剂,用水煎制成汤剂,早晚分服。本方可以起到行血化淤,活血止痛的功效,主治早期的四肢骨折。
3.民间偏方
⑴猪血汤:猪血500克,葱、姜、食盐各适量,把切成小块的猪血,拌上葱、姜及少许的食盐,用笼屉隔水蒸熟即成,分次食用。行血、止痛、活血。适用于骨折早期的局部肿胀,淤血严重者。
⑵赤小豆竹笋汤:赤小豆、绿豆各200克,竹笋60克,将洗净后的赤小豆、绿豆、竹笋一同放入锅中,加入1000毫升的清水,用急火煮开3分钟,然后,改为文火煮20分钟即可,分次食用。消肿活血,逐血利湿。适用于骨折早期、局部肿胀明显者。
⑶鲫鱼汤:鲜活鲫鱼1条,黄酒、姜、葱、食盐各适量,鲫鱼活杀,刮去鱼鳞、挖去内脏及鱼鳃,洗净后放进锅中,加清水500毫升,再加入黄酒、姜和葱,用大火煮开3分钟后,改为文火煮20分钟,加适量的食盐即成,分次食用。健脾利水。适用于骨折早期,兼脾胃不和者。
4.外用偏方
⑴地龙外敷法:取鲜地龙20条,用清水洗净后,捣碎制成糨糊状,再添加入三成的白糖和少许冰片,待所有的药物都溶解后,用此药膏外敷于骨折的位置,外用夹板固定,一天换一次药,每次都需要重新配药,原来的药膏不能重复使用。
⑵中药熏洗法:艾叶、海桐皮、伸筋草各30克,红花10克,川断20克,川椒6克,将500毫升的陈醋混入以上药材,与水一起煎煮至沸腾,将两脚悬在药汤之上,外敷一层纱布利用药物蒸汽熏疗,等到药剂冷却到适当的温度时,再将双脚放入水中浸泡半个小时。此方法能起到舒筋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适用于下肢骨折的恢复期。
5.其他疗法
⑴自我按摩法:在骨折后期进行功能恢复的一种重要方式就是按摩,自我按摩可以起到活血化淤、消肿止痛、舒筋活络、缓解痉挛、松解粘连、消除疲劳、祛风散寒的作用。按摩方法:先在骨折的地方以及附近的地方来回擦按,之后再由远及近地向骨折处推按,手法要稍稍轻一些。接着反复揉捏肉比较厚的地方,而关节周围或肌腱处应该用掌根或拇指轻揉,反复多次。按摩后再轻拍肌肉、韧带等结合部,以使其舒缓放松。也可以按照人体经络的分布,点按骨折处周围的穴道。最后,要依据关节的位置及功能障碍状况,辅助关节做活动。如做关节屈伸、旋转、抻拉等,关节活动要慢慢进行,动作的幅度须从小到大逐渐增加,动作要轻柔,避免引起伤处疼痛。
⑵功能锻炼法:功能锻炼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骨折初期患处的肿胀、疼痛。功能锻炼可分为五点支撑式和三点支撑式。五点式的方法是把头部、双肘及两脚脚跟作为支撑点,用力向上挺腰抬臀,腰背肌肉群的功能加强后,可改用头部及双足跟三点为支点的三点式锻炼方法。锻炼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强,避免过度疲劳。
6.生活建议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会经常发生骨折,运动、劳动或意外事故是引发骨折的一些外部环境因素,除了平时多注意安全以外,对骨折的预防还应注意自身的以下几点:
⑴适量晒太阳:可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有助于加快肠道吸收食物中的钙元素,以便增加骨骼内的矿物质。
⑵坚持锻炼身体:运动对于骨钙的形成可以起到刺激的作用,有益于促进钙质沉积在骨骼上,特别是那些可以使肌肉、骨骼得到充分活动的运动,以提高身体的柔韧度和改善血液循环,从而促进骨骼代谢。
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合理膳食,以预防骨质疏松。要多吃含有丰富的钙、维生素、矿物质和含蛋白质的食物。尽可能避免服用能够对骨质产生不利影响的药物,如异烟肼、强的松、四环素等。
⑷处于更年期的女性要注意补充钙剂:绝经后的女性要适量服用雌激素,并在医嘱下服用一些补钙的药品。保证有足量的钙和雌激素参与骨的代谢。
⑸防止意外创伤:由于现代生活中交通发达,各种车辆在路上来来往往,但是,道路设施和交通规则还不够完善,所以,要加强交通安全意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十一、急性腰扭伤
1.疾病综述
急性腰扭伤,俗称闪腰,为腰部软组织包括肌肉、韧带、筋膜、关节、突关节的少数纤维被拉断、扭转,或小关节微动错缝,即被称作急性腰肌筋膜扭伤。急性腰扭伤多见于青壮年。主要因肢体超限度负重、姿势不正确、动作不协调、突然失足、猛烈提物、活动时没有准备、活动范围过大等。一旦出现腰扭伤,患者立即腰部僵直,弯曲与旋转陷入困境,疼痛剧烈且波及范围大,肌肉痉挛,咳嗽或打喷嚏会使疼痛加剧,难以行走,有的患者尚需家属搀扶,站立时,往往用手扶住腰部,坐着时用双手撑于椅子,以减轻疼痛,或抬至附近医院急诊。X线检查可见脊柱变直或有保护性侧凸。中医认为“腰者,一身之要,仰俯转侧无不由之。”所以,本病的治疗采用推拿、针灸、理疗、中药内服等方法,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腰肌痉挛与腰部疼痛症状,恢复腰部功能,治疗上为非手术疗法。
2.民间验方
⑴蒲公英加生地治疗急性腰扭伤
董先生搬东西时不小心扭伤了腰,很长时间都没有复原,用了这个药方后,很快就消肿止痛了,效果不错。方法:相等分量的蒲公英、生地,先将蒲公英、生地煎煮成浓汁,加入冰片后,制成汤药,将药膏贴于患处,每3天换药1次。
⑵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急性腰扭伤
李先生今年40岁,是守林人,前些日子在砍树时,不慎将腰部扭伤,伤处剧痛难忍,就连弯腰、转身这样简单的动作都做不了。后用此方,效果不错。具体做法:天南星、甘草、陈皮、厚朴各2钱半,苍术5钱,大黄、白芷、黄柏、姜黄各1两5钱,天花粉2两1钱,将上述药材一起研磨成粉末,使用前用白酒和蜂蜜调成黏稠软膏状,再将药膏涂抹在薄棉布或厚纸上,药膏的厚度保持在3毫米左右即可,贴于患处,每隔6~10小时换1次药。这个膏药具有良好的消肿、消炎效果。
⑶艾叶红花熏蒸治疗急性腰扭伤
林先生今年30岁,在给自己家搬运煤气罐时,不小心将腰扭伤了,疼得他都不能转动及弯曲,就连大口喘气的时候都痛得受不了。后经人介绍用了这个偏方,坚持使用几天后,收效明显。处方:艾叶5钱,红花1钱,当归尾、川芎、海桐皮各2钱,一起放入水中煎煮成汤药,水量随意,趁热用毛巾或直接用蒸气熏蒸腰部患处。
3.民间偏方
⑴陈皮炖猪腰:猪腰子2只,陈皮24克,将洗净后的猪腰子切成片,与陈皮一起炖熟,加作料即可食用,佐餐食用。适用于急性腰扭伤。
⑵丹参煨猪肉:瘦猪肉200克,丹参40克,将上述两种材料一起煮熟即可,日常食用。适用于急性腰扭伤。
⑶牛膝炖猪肉:土牛膝200克,瘦猪肉400克,冰糖100克,土牛膝加适量的水煮半个小时,过滤出汤汁1000毫升,把切成丁的瘦猪肉用药汁炖至猪肉烂熟,加入冰糖煮溶化后即可,佐餐食用。补肾壮腰。
4.外用偏方
⑴中药熏洗法:独活、秦艽、牛膝、延胡索、川芎各10克,细辛5克,将药用水煎煮成汤剂后,熏洗患处。注意掌握好温度,以免造成烫伤。
⑵酒调红花外敷法:红花15克,制乳没各10克,将两药研磨成粉末后,用白酒调成糊状,敷于患处。
⑶麝香虎骨膏外贴法:取医用麝香虎骨膏贴于患处,每日换1次药,如果附近皮肤发起红疹、瘙痒者,要立即停用,防止药物过敏。
⑷睡麦麸法:取几根大葱,洗净后切碎,花椒适量,盐1把,白酒1小杯,小麦麸3000~4000克,将所有材料混在一起,以适量的醋将这些材料浸润,再放铜器内炒至非常热的高温,摊于褥子下,每晚睡在上面,捂上厚棉被,出汗为宜。
5.其他疗法
⑴按摩疗法:闪着腰的患者可以采取俯卧姿势,按摩者则用双手掌沿着脊柱两侧,自上而下边揉边压,包括臀部并向下延伸到大腿下面、小腿后面的肌肉群,按摩几次后,再用大拇指按摩推揉几次最疼痛的部位。
⑵热敷疗法:把盐或沙子炒热后,包在布袋里,热敷于扭伤的患处,每次半小时,早晚各1次,注意不要温度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6.生活建议
预防急性腰扭伤,应在日常生活中专注保养和维护,具体应注意
以下几方面:
⑴进行体育活动及劳动时,要集中注意力:要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保持合理的运动量,腰肌和腹肌要有一定的紧张度。在做力量训练时,适当使用保护腰腹的护具。在运动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提高腰腹肌肉群的协调性、反应性。
⑵搬运重物时,应注意避免损伤:在搬运重物时,要屈髋屈膝,先用腿部肌肉发力,提重物时,要把重物靠近身体,这样做可以减轻腰部负担。在负重时,首先,要深吸一口气,屏住呼吸再用力时,可以避免腰扭伤。注意力不要分散,以防腰部活动幅度过大,以免腰部肌肉用力失去平衡。
⑶注意劳逸结合:不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以及在强迫姿势中过久的工作。尽量避免弯腰性强迫姿势工作时间过长。
⑷腰腹肌的力量:要加强训练腰腹肌的力量和伸展性。
⑸防寒湿:如果工作的环境长时间寒冷潮湿,应常洗热水澡以祛除湿寒,缓解疲劳。
十二、跌打损伤
1.疾病综述
跌打损伤多因外伤所致肌肤、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局部淤血疼痛各出现紫斑的病症,其病理为淤血阻络、气血不通,治以活血化淤、舒筋通络等。经受直接外伤,或者间接外伤以及长期劳损的组织,出现了微循环障碍。由于毛细血管壁渗液或者出血,造成了组织的血液沉积物的形成,而发生了无菌性炎症,致使组织肿胀疼痛。如果不能促使血液沉积物的吸收,就会产生粘连。肌肉、肌腱的粘连会发生缺血性挛缩,关节内外的粘连,就引起了关节的强直。跌打损伤包括刀伤、跌仆、闪挫、刺伤、擦伤、运动损伤等,伤处多有疼痛、肿胀、出血或骨折、脱臼等,也包括一些内脏损伤。在此主要以软组织损伤为主。
2.民间验方
⑴大葱蝉蜕外敷治疗跌打损伤
王先生今年25岁,因骑车不慎摔倒而造成了右侧大腿处的损伤。并在大腿外侧可见4厘米×8厘米的肿胀,皮肤淤青发紫,局部疼痛,股骨并没有发现有骨折的迹象。他用葱及蝉蜕用水调成糊状后,外敷在淤血肿胀处,每日换1次药,4天后伤处便已经消肿,活动自如。具体制法:葱5根左右,蝉蜕3~4个,将葱洗净后与蝉蜕一起捣烂,加水和成药膏,将药膏敷于患处,每日1次。本方适用于各种跌打损伤、伤处肿痛者,并且消肿作用显著。
⑵少林发散法治疗跌打损伤
陈先生22岁,因为年轻气盛,总喜欢逞强,不慎从5米高处跌下,造成多处挫伤。右臂外侧明显有两处大约3厘米×3厘米的淤血肿胀区,右边颧骨处有一处青紫肿胀区,并且伴有剧烈的疼痛感。用少林发散活血化淤。仅仅服用5剂后,淤血消散,青紫肿胀全部消失。少林法散发法:羌活、桂枝、川芎、枳壳、当归各10克,荆芥、防风、干姜各5克,苏木、泽兰各15克,每日1剂,连续用水煎煮2次后服用。
⑶黄枝子加乌药治疗跌打损伤
刘同学15岁,在与同学打篮球时,不慎将右脚扭伤,当时感到剧烈的疼痛,脚踝处明显肿胀,用手指轻轻按压就剧痛难忍,右脚已经不能正常行走。经拍X光透视,证实并没有骨折。用整复法恢复了他脚上的经脉错位,之后外敷了一剂药,并用纱布绷带包扎。不到一个星期后,肿胀消失,活动自如。药方:黄枝子2份,乌药1份,桃树枝心1份,樟树枝心1份,将上药晒干后,研磨成粉末,分别装瓶保存备用,用时,可取适量的药粉,用浓度为50%的酒精调成糊状,再混进面粉适量,搅匀后,摊在塑料布上,约3毫米的厚度即可,外敷于患处,用绷带包扎固定,以防药液溢出,冬季可以2~3天换1次药,夏季1~2天便该换1次,以保持湿润,使药效不易流失。
3.民间偏方
⑴秋海棠花栗子粥:栗子肉200克,粳米320克,冰糖60克,秋海棠花100克(去梗柄),栗子肉去薄皮后,切成细碎的小粒,与粳米一同入锅,加入适量的清水,用大火烧沸后改小火煮熟,加入冰糖、秋海棠花,再用小火略微熬煮片刻即可,早晚食用。适用于跌打损伤。
⑵葛根炖金鸡:葛根100克,公鸡1只,葛根加水1升后,煎煮至700毫升的浓汁,过滤掉残渣,公鸡宰杀后拔掉羽毛,去掉内脏,切成小块,放锅内用适量的油稍微掂炒一下;兑入葛根药汁、姜丝、黄酒,再用小火焖煮至鸡肉熟烂,调入味精、细盐即可,佐餐食用。活血解肌,补血壮筋。适用于跌打损伤。
⑶四季花茶:月季花、玫瑰花、凌霄花、桂花各2克,月季花、玫瑰花、凌霄花、桂花与适量的红糖一起放入保温杯中,用沸水冲泡,盖紧盖后5分钟即可,代茶饮。适用于跌打损伤。
⑷海棠花蒸茄子:海棠花100克,茄子6个,海棠花加水适量,煮沸后,过滤掉残渣,与紫茄子一起放入碗中隔水蒸熟,加入适量的蒜茸、食盐、味精、香油、食醋,搅拌均匀,佐餐食用。适用于跌打损伤。
4.外用偏方
⑴大葱外敷法:取适量的大葱。将葱洗净后捣烂,放进锅中炒热后,敷于患处,冷却后可,再更换成新的,连续敷用数次后,即可消肿。本方适用于跌打损伤,有行淤止血、消肿解毒的功效。注意,在受伤24小时以后,才可以用此法外敷。刚刚发生损伤时,不宜应用此法。而且,不适用于跌打损伤后淤积不散,甚至血淤化热,出现脓肿、全身有明显发热症状的病人。
⑵米醋泡脚法:生川乌、生草乌、羌独活、泽兰、艾叶各15克,伸筋草、透骨草、五灵脂(包煎)、苏木各30克,老葱连根50克,加水适量后,煎制成汤剂,再兑入半斤的陈醋,用来泡脚。
⑶药浴法:取川芎、桂枝、血竭、自然铜、川断各30克,当归、土鳖虫、**、没药、儿茶、牡丹皮各20克,红花、桃仁各25克,泽兰、骨碎补各60克,赤芍50克,附子15克(先煎),用水煎煮成汤药后,用此药水沐浴全身,每日1次。
5.其他疗法
⑴热冷交替式水疗法:一些运动伤害造成的淤肿不易消退,比如,足踝扭伤,就可以采用“热、冷交替式水疗法”进行辅助性治疗。具体的做法:先在38℃~45℃的热水中浸泡1~2分钟,再迅速地浸在10℃~15℃的冷水中2~3分钟,如此循环往复,交替进行5次,注意最后一次是泡在热水里,之后再用弹性绷带包扎好,每日做2~3次,大约十几天就可见效。
⑵冰敷疗法:一旦脚崴了,踝关节不仅仅可能出现骨折,还有可能会拉伤关节囊和韧带,在家自己处理时,切记不要用手揉搓和摇晃,而是,应该按照以下的程序进行处理。将脚抬高,用自制的冰块或者冰水毛巾冰敷受伤部位24小时。这时候才可以揉搓,并改为热敷的方法,以便扩张血管、促进淤血散开,期间要至少休息2周。并在外用药的同时可以吃点活血化淤、止痛的内服药,如三七片等等。如果两2~3后,疼痛还没有缓解,那就可能是有积液,应尽快到医院就医。
6.生活建议
如果在生活、运动及工作中各个细节都加以注意,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和避免跌打损伤的出现。
⑴运动前的准备活动要充分到位:准备活动是在运动前所必要的一个预备环节,可升高身体温度,使肌肉提高灵活性,从而使肌肉抵抗损伤的能力得到加强。
⑵运动注意补充能量和水分:不要空腹参加剧烈的体育运动,并且在运动期间保持充足的饮水。
⑶注意运动保护:在运动和劳动中,要时刻注意保护腕、膝、脚踝等容易挫伤的关节部位。
⑷控制运动强度:保持平衡合理的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锻炼,并且还应参加一些力量和柔韧性的练习,以防止受伤,注意保持动作幅度,不要劳累过度。
⑸掌握自我保护动作:学会并掌握摔倒时的各种自救方法,如跌落地面时,适当地采取可以缓冲外力的滚翻动作等。
⑹重视力量练习: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尤其是力量锻炼,可以增强肌肉的力量。
⑺远离危险场所:除工作及不得已的情况外,尽量不要攀爬到高处,避免到危险的地方去活动。
⑻加强保护意识:注意在运动及游戏中的人身安全,培养和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天气不好(如雨雪天气中道路交通不便时)及夜晚外出时,走路和骑车都应注意安全。
十三、腰肌劳损
1.疾病综述
腰肌劳损是一种常见的腰部疾病,是指腰部肌肉,筋膜与韧带软组织慢性损伤。临床主要表现以腰痛为主,检查脊柱外形一般正常,仰俯活动多无障碍,腰肌或筋膜劳损时,骶棘肌外、髂骨嵴后部或骶骨后面腰背肌上点处有压痛,棘上或棘间韧带劳损时,压痛点多在棘突上或棘突间。主要症状为腰或腰骶部疼痛,反复发作,疼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变化,时轻时重,缠绵不愈。腰部可有广泛压痛,脊椎活动多无异常。急性发作时,各种症状均明显加重,并可有肌肉痉挛,脊椎侧弯和功能活动受限。
2.民间验方
⑴杜仲威灵仙治疗腰肌劳损
李大叔今年54岁,因腰肌劳损而导致腰痛,每当劳动后病情就更加恶劣。服用5剂本方后,便轻松痊愈。药方:杜仲20克,威灵仙15克,将两药分别研磨成粉末状,之后将两者混合搅匀,取猪腰1~2个,刨开洗净后放入药粉,铺放匀称后合紧,放入碗内,加少许的水后置于火上蒸熟,饮汤吃猪腰,每日1剂。有补肾强骨、除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腰肌劳损。
⑵党参芪汤治疗腰肌劳损
50多岁的王女士,在近些年来,腰痛的毛病越来越厉害了,稍微干些活,腰就受不了。经医院检查后,才发现原来患了腰肌劳损,根本原因是由于年轻时不注意,所以落下了这个慢性病。医生给她推荐了一剂药方:就是用党参、黄芪、当归各31克,杜仲24克,川断18克,牛膝、玄胡各15克,用水煎煮成汤药,每日服1剂。能够补肾益精,补气活血,专门治疗腰肌劳损。王女士服用了本方后,各种症状都有所减轻,效果非常明显,于是再接着服用,现在基本已经痊愈。
⑶牛膝黄精猪肾汤治疗腰肌劳损
段阿姨有一个多年的老毛病,就是腰疼,而且,还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她一般都是常常捶捶腰,休息一会儿后,疼痛就会缓解一点,另外,还经常有耳鸣、口干咽燥、手脚发麻的症状。后来,段阿姨通过喝牛膝黄精猪肾汤来治疗腰痛病,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具体制法:牛膝20克,黄精15克,川断10克,杜仲10克,猪肾1对,用水煎煮成汤后,放入一些作料调味即可,饮汤吃肾,每日1次,连服1个月。有此症状的朋友可以试一试。
⑷桑叶芝麻粳米粥治疗腰肌劳损
老刘没事总是嚷嚷着腰疼,同事让他去医院检查检查,果然被诊为腰肌劳损。虽然吃了很多药,但却不见好转。后来,看了一位知名的老中医,并给开了一个偏方让他回家试一试。2个月后,老刘说,这老中医真是名不虚传,腰已经没有以前那么疼了。他又坚持吃了一段时间,基本上很少再腰痛了,那些恼人的症状都消失以后,整个人都觉得轻松了许多。老中医给他的偏方:桑叶、黑芝麻洗净后焙干,研磨成粉末状,加500毫升的清水,与粳米一起用大火煮开5分钟,然后,改用文火煮半个小时,趁热食用煮好的粳米粥。此粥可以起到滋阴补肾、强筋通络的作用。适用于肾阴虚型腰肌劳损,腰部疼痛,伴午后潮热者。
3.民间偏方
⑴猪腰杞子汤:猪腰4只,枸杞子40克,黄酒40毫升,生姜、葱少许,将剖开的猪腰洗净,切成小块,用开水浸泡1个小时后,撇去浮沫,放进锅中,加枸杞子、姜、葱、黄酒,加入400毫升的清水,用大火煮开5分钟,后改用文火煮30分钟,分次食用。滋阴补肾强腰。适用于肾阴虚型腰肌劳损所引起的腰部疼痛、牵及下肢、五心烦热、口干舌红者。
⑵青果大枣茶:青果6枚,大枣12枚,将青果捣碎后,与大枣一起放进杯子,用开水冲泡即可,代茶饮用。活血,止痛,生津。适用于气滞血淤型腰肌劳损所引起的腰部疼痛、皮肤青紫、疼痛固定不移者。
⑶金针赤小豆汤:金针菜40克,赤小豆50克,黄酒50毫升,金针菜、赤小豆淘洗干净后,放进锅中,加400毫升的清水后,煮30分钟即可,过滤掉残渣后,与黄酒一起温服。化淤,消肿,止痛。适用于气滞血淤型腰肌劳损所引起的腰部疼痛僵直、局部肿块、双下肢水肿者。
⑷鳗鱼山药汤:鳗鱼1条,山药40克,鳗鱼活杀,去掉鱼鳃及内脏,将山药洗净,鳗鱼、山药一起放进锅里,加清水1升,加姜、葱、黄酒、食盐等,用大火煮开后,撇去浮沫,再改用文火煮半个小时左右,分次食用。祛风湿,补虚通络。适用于腰部疼痛、伴四肢关节酸痛、游走不定,有类风湿关节炎病史的风寒湿型腰肌劳损者。
⑸薏苡仁米粥:薏苡仁100克,粳米100克,薏苡仁淘洗干净以后,放进锅中,加入粳米和1升的清水,用大火煮开3分钟,改为文火煮30分钟,至粥熟即可,趁热食用。解表散寒,和胃补中,清热利湿。适用于湿热型腰肌劳损引起的腰部酸痛、小便赤热或发热及全身小关节畸形改变者。
4.外用偏方
⑴麸皮热敷法:麸皮1500克,放进铁锅内炒煳,再加250克食醋,搅拌均匀之后,装入一个布袋中,然后,敷于腰痛部位上面,用棉被盖好。此法具有促进腰部血液循环、祛风湿、活血通络的功效,对腰肌劳损患者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⑵坎离砂热疗法:坎离砂热疗法具有活血通络、祛风散寒止痛的效果,特别适用于由风寒阻络导致的腰肌劳损。具体做法:准备适量的坎离砂,适量的醋,将坎离砂倒入盆内,以每750克坎离砂加醋40毫升的比例调兑,搅拌均匀后,按治疗需要适量地分别装入袋内,外面用毛巾裹好,等到里面的坎离砂发热到40℃时,把布袋敷在需要治疗的部位,必要时,可外加一块棉垫或毛巾,包好保温。一般治疗温度在70℃~80℃,治疗时间可根据病情而定,一般都在40~60分钟左右,12天为1个疗程。特别注意,在进行热敷时,要防止温度过高而造成皮肤的烫伤,使用越频繁就越要严格控制温度,因为患部的皮肤温热感觉不明显,所以,容易产生烫伤。
5.其他疗法
⑴腰肌锻炼法:患者仰卧在床上,首先,以双脚、双肘和头部五点作为支撑点,用力将腰、背、臀和下肢向上挺起,幅度不用太大,只要稍离开床面即可,一直保持这个姿势直到感到疲劳时,再恢复正常的仰卧休息。以这个方式反复进行10分钟左右,每天早晚各锻炼1次。
⑵自我按摩法:患者端坐在椅子上,先用左手虚握成拳,在左侧腰部自上而下敲打。轻轻叩击10分钟后,再改用左手掌上下按摩或揉搓5分钟左右,每日2次。然后,用右手以同样的方法,在右侧进行按摩。以患处略微有灼热感为宜,如此效果更好,而且,会觉得很舒服。此方法能起到促使腰部血液循环,进而解除腰肌的痉挛和疲劳的作用,特别有益于防治中老年性腰肌劳损。
6.生活建议
腰肌劳损是困扰现代人的常见慢性疾病之一,会严重影响到人们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所以应重视腰肌劳损的日常预防与保健。
⑴良好的姿势:保持良好的姿势有利于维持脊柱正常的生理弧度,抬头平视、收腹、挺胸这些都是正确的姿势。
⑵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长年坐着的人腰背肌肉都比较单薄,容易造成损伤,可以有目的地进行一些针对于腰背肌肉的锻炼。如前屈、后伸、左右腰部侧弯、回旋以及仰卧起坐的动作都能使腰部肌肉变的发达有力,韧带强韧,关节灵活,提高抵抗力和抗损伤能力。
⑶减轻腰部的负担:要保持健康的体重,以减轻腰部的负担。
⑷注意劳逸结合:要有自我保护意识,避免长期保持一个动作同时也不要做强制的弯腰动作。
⑸注意生活中的各种姿势:在搬动或提取重物时,要先屈膝下蹲,用腿部力量,避免给腰部加重负担。抱着重物行动时,尽可能靠近身体,并使其贴近腹部,两腿微微屈膝。不要勉强去够高处够不到的东西,以免造成拉伤。采取的睡姿应顺应脊柱的生理曲线等。避免腰腹部的潮湿和受寒。
⑹注意保护自己:在劳动时应事先将腰部的肌肉和韧带调整好,这样可以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受伤。
⑺劳动时要集中注意力,禁止打闹嬉戏和勉强逞能:在集体扛抬重物时,应听从领头者的统一指挥,保持大家齐心协力,步调一致。
⑻注意保暖:要及时擦干劳动或运动后所出的汗,避免被风吹过后受凉,可做一些放松腰腿部的活动和自我按摩,以减轻腰部肌肉的紧张和疲劳。
⑼节制房事:对于平时肾气虚弱、筋骨不健、纵欲过度,肾虚精亏、年老体弱多病者或者腰部已有劳损及先天变异缺陷者,十分有必要节制房事,以保肾精。
十四、股骨头坏死
1.疾病综述
股骨头坏死,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为常见的骨关节病之一,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股骨头局部血运不良,从而引起骨细胞进一步缺血、坏死、骨小梁断裂、股骨头塌陷的一种病变。大多因风湿病、血液病、潜水病、烧伤等疾患引起,先破坏邻近关节面组织的血液供应,进而造成坏死。这种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30~60岁最多,无性别差异,开始多表现为髋关节或其周围关节的隐痛、钝痛,活动后加重,从间断性疼痛逐渐发展到持续性疼痛,再由疼痛引发肌肉痉挛、关节活动受到限制,激素药亦会导致本病的发生。进一步发展可导致髋关节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若治疗不及时,还可导致终身残疾。中医认为疾病发生原因为外因和内因,且内因外因相互作用,使人体阴阳失去平衡,气血的失衡而生疾,亦称“髀枢痹”、“骨痹”、“骨萎”。
2.民间验方
⑴滋骨丸治疗股骨头坏死
吕师傅今年45岁,在去年冬天的时候左髋部出现阵发性针刺痛,关节运动受到限制,走路跛脚,经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左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下肢功能活动尚且正常,但能感觉到明显的疼痛,为中度病情。医生给开出处方:生地、熟地、鸡血藤、龟板、黄芪、巴戟、丹参各100克,当归、川芎、枸杞、鹿角片、猴骨、淮山药、白术、杜仲各50克,将以上药材研磨成细致的粉末,再用蜂蜜和成药丸,每丸约重6克,每次服1丸,每日3次。吕师傅在服用本方的同时,也在采用按摩和中药熏洗等作为辅助治疗,经过一年多的综合治疗,他感觉症状明显有所改善,关节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⑵活血通络汤治疗股骨头坏死
超超今年刚满9岁,左髋关节感觉剧烈的疼痛,并且还伴有左侧大腿肌肉萎缩,走路轻飘飘的不着力,跛脚已经两个多月了。去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左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经过几种方式治疗后,均告无效,医生建议采取手术治疗,可是超超的家长并不同意。听亲戚介绍后便采用本方治疗,每日1剂,用水煎制成汤药后服用。同时患肢辅以牵引治疗1个月(重量⑴5千克)。服用3星期后,面色转为红润,脉稍有力。调整剂量后又服了20剂,走路比较稳重了,疼痛也明显减轻,只是还有些口干,又服60余剂。复诊时,左下肢肌肉萎缩已经不明显,脊椎生理曲度,步态均属正常,病变部位比以前较为好转,坏死碎骨已开始被吸收。4个月后,再去复查时,双下肢等长,可以像正常人那样走路、跳跃,左髋关节功能正常。病变部位基本上已经痊愈,股骨头坏死碎骨已被完全吸收,骨结构恢复完整,并且没有发现新的碎骨,关节间隙正常。具体药方:柴胡、当归、桃仁、红花、牛膝、丹参各15克,瓜蒌根、穿山甲各20克,酒军、甘草各10克,每日1剂,用水煎制成汤剂后,分早晚2次温服。
3.民间偏方
⑴猪蹄冬青饮:猪蹄2只,毛冬青200克,0将猪蹄刮掉绒毛,洗净后和毛冬青一起加入6升的清水,用文火煎煮,制取2000毫升的汤汁,吃猪蹄,将汤分5次热饮,每日2次。活血通络,强筋健骨。适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⑵薏苡仁木瓜粥:薏苡仁60克,木瓜20克,粳米120克,白糖4匙,将薏苡仁、木瓜洗干净后,倒入小锅内,放入粳米及2大碗冷水,先浸泡片刻,再用文火慢炖至薏苡仁酥烂,加白糖后,再稍炖即可。每日食用,不拘量。祛风利湿,舒筋止痛。适用于关节重者、活动不利等以湿弊为著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⑶海参粥:海参10~30克,粳米(或糯米)200克。用温水将海参泡开,剖开洗净后切片,粳米或糯米加适量的水如常法煮粥,煮至海参熟烂、粥黏稠为宜。每日早晨起来空腹温热食用。补肾益精,壮阳疗痿,补血润燥。适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4.外用偏方
⑴中药足浴法:采取骨碎补、苦参、虎杖、桂枝、泽兰、益母草、野颠茄等,将上述药物放入锅内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沸20分钟,制成约1300毫升的药液,待药液温度适宜时,浸洗患者的双足,每次60~90分钟,每日1~2次,一剂药可以连用4天,也可以采用全身浴,如有条件喷熏更好。1个疗程为4~6个月。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而选择足浴或者是全身浴,药量也可逐步加大。
⑵补蚀散外敷法:取用相同分量的桃仁、莪术、水蛭、牛膝、鸡血藤、大黄,将上述药材研磨成细致的粉末后装袋,每袋40克,每次1袋,涂抹在患髋处,3日换1次药,1个月为1个疗程。此方能够起到活血化淤、通经活络的功效。适用于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5.其他疗法
自我按摩法: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程较长,且恢复得也很缓慢,因而患者积极主动地恢复治疗极为重要,首选的方法就要数按摩了,可立即缓解肌肉痉挛,减轻或者消除疼痛,恢复髋关节的正常功能。具体按摩方法患者采取正常坐姿,患髋关节及膝关节都呈45°弯曲,先用热毛巾热敷患侧髋部5~10分钟,使紧张痉挛的肌肉松弛,然后,用摩、揉、点、捏、拿等方法自我按摩,可以起到疏通经络、活血止痛的作用。
6.生活建议
预防股骨头坏死应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或在某些疾病的治疗用药上多加注意,以下的几个方面是值得注意和借鉴的:
⑴要加强髋部的保护意识:走路时注意力要集中,以防摔倒,特别在冬季下雪后,更要注意防滑。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可以避免在体育运动中使髋部受伤,准备活动以感觉身体发热、四肢灵活为度。在扛、背重物时,要注意动作不宜过猛,以免髋部扭伤,尽量不要多干重体力的活。髋部受伤后,应及时给予治疗,切忌在没有痊愈的时候过多行走,以免造成髋关节的反复积累性损伤。在某些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特别是对于一些会产生疼痛的疾病,激素类药物要尽量不用或少用。
⑵忌酒不成尽量少喝酒:长期酗酒的不良习惯应当加以及时的改正和戒除,以脱离致病因素。清除人体血液中的酒精成分,防止组织吸收酒精的化学毒性。
⑶预防骨坏死、股骨头缺血:对股骨颈骨折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同时,应用带血管蒂骨瓣头植骨,促进股骨颈愈合,增加头部的血液循环,防止骨坏死,术后应定期复查,适当口服促进血液循环的中药和钙剂,预防发生股骨头缺血。
⑷慎用激素类药物:切勿不听医嘱自作主张,滥用激素类药物。如有必须要使用激素类药物进行其他疾病的治疗时,要以短期适量为原则,并与扩张血管药、维生素D、钙剂等配合使用。
⑸小心职业的原因而患股骨头坏死:深水潜水员、高空飞行员、高压工作环境中的人员因职业的原因很容易患有股骨头坏死,这类高危人群要注意劳动保护及改善工作条件。
⑹注意补充钙:注意日常中钙质的补充,提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或不吃辣椒,尽量不要服用激素类药物。
⑺生活中的预防:多晒太阳,经常活动,尽量避免超负荷地负重和劳累等股骨头坏死均能起到预防作用。
十五、阑尾炎
1.疾病综述
阑尾炎是指阑尾由于多种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变,是一种极常见的急腹症。阑尾也称蚓突,是盲肠内侧一个细长盲管。由于阑尾腔内常有结石、寄生虫、粪便等存留,从而造成阑尾腔内容物引流不畅,尤其因阑尾动脉为终末动脉,供血较差,一旦由某种原因造成血循环障碍,就容易引起阑尾缺血坏死而发炎。阑尾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早期诊治,病人多可短期内康复,死亡率极低(0.1%~0.2%)。如果延误诊断和治疗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临床上常有右下腹部疼痛、体温升高、呕吐和中性粒细胞增多等表现。阑尾炎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为多见,20~30岁为发病高峰。
2.民间验方
⑴败酱草治疗阑尾炎
小霞今年22岁,在前些日子得了阑尾炎,发病时,腹部剧痛,特别是腹部右下侧极为严重,按压时,疼痛更加明显,腹部表面痉挛抽动,有包块,并伴有身体发热、口渴、食欲缺乏。经医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后经中医辨证论治,开药方:败酱草30克,忍冬藤20克,桃仁10克,薏苡仁30克,用水煎煮成汤药,每日分2~3次服。化淤消痛,效果明显。
⑵银花连翘汤治疗阑尾炎
王先生在几个月前的一天午饭过后,突然觉得腹痛自右下腹扩展至整个腹部,痛苦异常,腹皮紧绷,全腹有压痛感,反跳痛,并且高烧不退,面红耳赤,唇干口臭,恶心呕吐,大便不成形,且恶臭难闻,小便频数,淋漓不尽。家人一看情况好像不妙,赶紧将他送往医院,医生诊断为由于腔毒溃散而引起的阑尾炎,医生说适宜采用清热解毒、通腑排脓的方法进行治疗。其方法:银花10克,连翘12克,黄芩、生地、玄参各9克,生甘草6克,大黄10克,紫花地丁12克,野菊花、蒲公英各9克,冬瓜子30克,用水煎煮成汤药,每日1剂。王先生服用以后,效果不错,并且疼痛迅速地消失。
3.民间偏方
⑴冬瓜仁苦参汤:冬瓜仁30克,苦参60克,甘草20克,加入适量的水煮成汤。调入适量蜂蜜,饮服。适用于急性阑尾炎。
⑵薏米粥:薏米100~200克,以清水适量煮烂为粥,稀稠适度即可。分1~2次服食,每日1剂。本方用于急性阑尾炎恢复期及慢性阑尾炎。
⑶桃仁薏苡仁粥:桃仁20克(去皮尖),薏苡仁60克,粳米100克,加水将上述材料一起煮成稀薄的粥,服用。用于阑尾炎的调理。
⑷芹菜瓜仁汤:芹菜60克,冬瓜仁、藕节各40克,野菊花60克,加适量的水煎煮成汤即可,每日分2次服。辅助治疗阑尾炎。
⑸绿豆马苋饮:新鲜马齿苋240克(干品60克),绿豆60~120克,将上述材料煮成汁水,分2~3次服下。本方用于急性阑尾炎患者辅助治疗。
4.外用偏方
⑴外敷法:大黄、侧柏叶各2份,黄柏、泽泻、薄荷各1份,将以上药材一起研磨成细末,以水蜜煎煮浓缩成糊状,敷于右下腹部患处,每次60克,外面用油纸覆盖,每日1次。
⑵湿敷法:虎杖40克,石膏50克,冰片2.5克,将上药一起研磨成细致的药粉,用醋调和成糊状,敷于右下腹部,外用油纸覆盖包好,每日换药3次。
⑶蒜敷法:将去皮后的大蒜,与芒硝一起捣成糊状,先在右下腹皮肤上涂抹一层薄薄的凡士林,然后,敷上药剂,3个小时后除去,每日1次。
5.其他疗法
推拿疗法:按摩腹部的疼痛区,并取穴足三里穴、阑尾穴、八髎穴等穴位,手法以摩、揉、推为主。按揉足三里、阑尾这两个穴位,推揉八髎穴。
6.生活建议
阑尾炎是一种很容易治疗的疾病,但是,却很难迅速有效地确诊,因为在发作时,其症状都是腹痛,而大多数人都认为腹痛是由于饮食不当或肠胃炎而引起的,一般不会直接想到是阑尾发炎。所以,对于阑尾炎,还是以防为主,以下几项应加以注意:
⑴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免疫力:如果人体的免疫力很强,那么当遇到病毒入侵时,就会自动产生能够杀灭病毒的抗体,使人体对于病毒有一定的抵抗能力,这就是免疫力强的人不易生病的根本原因。所以,免疫力弱的人一旦被病毒侵袭,就极易诱发各种病症。
⑵讲究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这是因为人的双手每天都要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也会沾染各种各样的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所以,在吃东西以前,一定要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这样才能防止“病从口入”。
⑶多吃新鲜蔬果:多食如芹菜、菠菜、韭菜、黄花菜、茭白以及苹果、桃、杏、瓜类等青绿蔬菜、新鲜水果。因为这些蔬果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可以增加胃肠蠕动,以便润肠通便,从而使有害物质和致癌物质从肠道里排出。
⑷生吃瓜果前要洗净:生的瓜果蔬菜的表皮上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会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有毒物质,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被传染上疾病,还有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⑸合理饮食:盛夏酷暑,切忌过度贪吃冷饮,尤其不宜大量地饮用冰镇啤酒及其他类似的冷饮。平时注意饮食不要过于油腻,避免造成对肠胃的刺激性损伤。饭后切忌剧烈运动,特别是饭后急走,极易引起腹痛。
⑹及时治疗肠道的寄生虫:寄生在肠道中的各种虫子危害性极大,很有可能会引起消瘦及程度不等的胃肠道疾病,如腹痛、呕吐等症状。
十六、扁桃体炎
1.疾病综述
扁桃体炎是扁桃体的炎症,可分为急性扁桃体炎和慢性扁桃体炎两种,当机体抵抗力因寒冷、潮湿、过度劳累、体质虚弱、有害气体刺激等因素骤然降低时,细菌繁殖就会加强并引发扁桃体炎,急性扁桃体炎多由溶血性链球菌或葡萄球菌感染所致。急性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的一种非特异性急性炎症,常伴有一定程度的咽黏膜及咽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发热、口渴、畏寒、咽部干燥、灼热、疼痛,吞咽困难或疼痛,扁桃体肿大,颌下淋巴结肿大,有压痛。慢性扁桃体炎是扁桃体的慢性炎症,常有扁桃体肥大,可能发生呼吸、吞咽、语言等障碍,也可能发生于某些急性传染病之后。凡反复急性发作或已引起并发症的慢性扁桃体炎,可手术切除,有剥离法和挤切法两种术式。由于扁桃体具有免疫功能,手术切除者较过去体质较弱。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主要症状是咽痛、发热及咽部不适感等。此病可引起耳、鼻以及心、肾、关节等局部或全身的并发症,故应予重视。扁桃体炎的致病原以溶血性链球菌为主,其他如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以及病毒等也可引起。
2.民间验方
⑴蒲公英汤治疗扁桃体炎
楚先生今年30岁,去年曾因扁桃体炎化脓而住院一个星期,之后一旦出现什么炎症或者感染便会复发,每次都是食不下咽,令他非常痛苦。服用蒲公英汤后,扁桃体炎再也没有复发。蒲公英汤的具体做法:蒲公英60克,大叶青30克,黄芩24克,丹皮、赤芍各12克,甘草6克,每日1剂,用水熬煮成汤,分3次服。症状严重的可每日2剂,分6次服。此方能清热解毒、活血消肿。适用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⑵板蓝根生地治疗扁桃体炎
晶晶今年5岁,连续高烧3天,体温经常在38.5℃~39.5℃之间徘徊,伴有咽痛、口渴、进食时哭闹、睡眠不安、舌红苔黄而干、脉细数等症状。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肿大并无化脓的现象。服用“感冒清”、“板蓝根冲剂”、“麦迪霉素”、“螺旋霉素”等均没有太大的效果,遂改用本方,每日1剂,分2次服。服用1剂后,便退热,3剂后,余症全部消除。药方:板蓝根45克,生地、麦冬各30克,元参24克,黄芩、白芍、丹皮、蝉衣、山豆要、牛蒡子、浙贝各15克,桔梗9克,薄荷、甘草各6克。具有养阴清热、泻炎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各种扁桃体炎。
⑶胖大海治疗扁桃体炎
小吴由于最近患了扁桃体炎,口干舌燥,咽喉干痛,同事给他建议说,治疗这个病可以喝胖大海茶,而且,效果不错,他就开始尝试着用这个方法治疗。才喝了两天,不适的症状明显减轻了。具体方法:胖大海4~6枚,将胖大海冲洗干净后,放入碗内,加入适量的冰糖调味,用沸水冲泡,每日1剂,分2次饮用,一般2~3日即可见效。此方能清热解毒、消炎。用于急性扁桃体炎。
3.民间偏方
⑴黄精冰糖饮:黄精、冰糖各60克,将洗净的黄精与冰糖一起放入锅内,加入适量的水,用文火煮1小时即可,饮汤,食黄精,每日1剂,分2~3次服用。适用于咽喉不适的扁桃体炎。
⑵酸梅青果汤:酸梅20克,青果(橄榄)100克,将酸梅、青果放入清水内浸泡1天,然后,煮成汤汁,服用时,加适量的白糖,日常饮用。消热解毒,止咳化痰。适用于急性扁桃体炎、咽炎。
⑶青果糖水:鲜青果20个,冰糖适量,将鲜青果捣烂,加入适量的冰糖和800毫升的清水,煮后过滤掉残渣,每日1剂,分2次温服。清热解毒,生津解渴,清肺利咽。适用于扁桃体炎兼感冒症状。
4.外用偏方
⑴冰蝎散敷足法:冰片5克,全蝎10克,菜油2毫升,先将前2味药一起研磨成细粉,再调入菜油,搅拌均匀后,做成5分钱大小的药饼,放在一边备用,将药饼贴于外廉泉穴,外用胶布覆盖,24小时调换1次,此方能起到清疏风热、通络散结、消肿解毒的作用。适用于急性扁桃体炎。
⑵鲜石榴汁漱口法:取鲜石榴果肉,捣烂后,加开水1杯,浸泡半小时后,绞成汁液,并用石榴汁漱口,每日数次。适用于慢性扁桃体炎,且疗效明显。
⑶外敷散敷喉法:儿茶、柿霜、枯矾各6克,冰片0.6克,上药一起研磨成粉末。取适量的药粉,用甘油调成浓稠的糊状,在患处外侧(下颌骨下方肿大处)贴敷,每日换1次药。能起到消肿止痛的疗效。对急慢性扁桃体炎特别有效。
5.其他疗法
冷水疗法:在头顶、颈部、手臂、中指各处采用冷水刺激疗法。具体方法:用手蘸冷水拍打患者头顶,从头顶一直拍到颈部、手臂,最后,在中指指端结束。然后,用线绳扎住中指的中节,在中指的指甲下缘用针灸刺出黄水为最宜。适用于急性扁桃体炎。
6.生活建议
预防扁桃体炎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
⑴气温变换时,要注意增减衣物,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⑵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吃东西后,要刷牙漱口。
⑶要多喝水,尽量多吃水果、蔬菜。
⑷不要过度疲劳,劳累后,应及时调整休息。
⑸戒烟忌酒,这对于预防慢性扁桃体炎很重要。
⑹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随季节的变化而及时增减衣物,保持室内的通风,去除潮湿的空气。
⑺要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以及抗病能力。特别是在冬季,要多参与户外活动,使身体增强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可以使扁桃体发炎的机会减少。
⑻加强对于各种传染病、流行病的预防。【品文吧 - 为您精选好看的小说 www.pinwen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