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书屋 >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七百四十八章 琐碎二年(上)

七百四十八章 琐碎二年(上)(1 / 1)

七百四十八章 琐碎二年(上)

宫中那曲高山流水迅速传出。

很多人不解。

郑朗却越发低调,将女儿亲事办完,迅速离开京城,前往京东路。

西夏使者才姗姗来迟,郑朗在京城,不敢讹诈,得等郑朗离开,才好向软弱的宋朝君臣敲诈勒索。

让他十分失望,得到结果根本不是他想像的,相反,宋朝皇帝下达一系列的诏书,将两个互市全部禁榷,连私市也一一杜绝。不但青盐等物资,赵祯又下诏,西人如驱牛、马于沿边,私籴民谷,令所在禁绝之。连宋朝依然还缺的马与牛都不要了。不仅是马与牛,随后又诏边境诸将士,若有夏人与熟户敢私自侵耕犯禁,即斩于犯所。

一连串的诏书下达,两界凛然。

依然没有杜绝青盐从私盐通道运向宋朝,于是赵祯再诏薛向前去陕西担任转运使,进一步改革范祥盐法,将平价的解盐大肆运向前线,抵消青盐的冲击。

一道接着一道更严的命令与措施发向西北。

没藏讹庞恼羞成怒,以为延州不备,突发大军攻向延州。很悲催,他遇到乃是成长起来的狄青,延州兵力不足,狄青先是据寨而守,后是派数千蕃骑不断骚扰。结果这次入侵,没藏讹庞没有任何斩获,反而折损了一些兵马。

随后他没有精力分心延州了,杨文广、种谔等将领到渭州后,立即聚集兵马,鼓动蕃人,两相联合,攻向龛谷与阿干城,迅速将二城外围数个小寨一一拨去,仅剩下两个孤城。

没藏讹庞只好调动大军前去营救。

宋军徐战徐退,看似不敌节节败退,实为保存实力,退回泾原路。不过各地蕃部还在继续反抗。他们想退就没有地方退,经过数场激战后,西夏再度将龛谷河南收复回去,此次损失颇为惨重了。

但宋朝又调动更多的军队,徐徐发向渭州,没藏讹庞不敢撤军。

一系列战斗规模皆不大,大的乃是在事,本义还是用人。郑朗能否再度担任首相,赵祯犯疑惑。可不能一直让庞籍担任首相,富弼虽性格温和,然而缺少魄力,因此让韩琦进入东府,以观后效。

东府再度出现三个首相,富弼为首,庞籍次之,再次韩琦。正好贾昌朝让言臣找到一个把柄。张贵妃有一个乳母叫贾氏,张贵妃得宠后将贾氏接到后宫。张贵妃死。贾氏仍在后宫,爱屋及乌。赵祯对贾氏一直不薄。一样的姓贾,贾昌朝便无耻地拜了贾氏为姑姑。此事很秘密,不知道怎么的,居然传出来。

在北宋前期,这可是致命的。

诸多眼线盯注之下,又发现一件事,贾昌朝建了一栋豪华的大宅子,以客位待宦官。陈旭将两事呈上,绝对的犯事了,赵祯都不敢袒护,罢为镇东节度使右仆射兼侍中景灵宫使。

两个枢密使同时空出来,赵祯欲用王尧臣为枢密使,胡宿弹劾六塔河之误,不果,不得已,以宋庠与田况为枢密使,张昪为枢密副使,王尧臣继续为参知政事。不久,王尧臣因此事郁闷,病发去世。

郑朗仍在淮南东路。

但他接到庞籍的一封私信,累得不行了。后人无比的夸赞韩琦、文彦博与富弼,论名气,这几个人做首相足矣。可政事不是名气或者文章做出来的,史上自庞籍离开相位后,自陈执中开始,吏治就开始逐步走下坡路,正因为看到吏治败坏,就在这一年,王安石忍无可忍,写了那封有名的万言书。

名气有了,可不能指望宋庠与韩琦,富弼顶多起了一小半作用,大家一起不作为,并且还一个个勾心斗角,两年首相做下来,庞籍就是有手段,也泪流满面了。

不但如此,他渐渐被人盯上。

这要看势力的分配,贾昌朝倒下仅是一个假像,真正的原因还是从范仲淹与吕夷简角牛开始。贾昌朝接手了吕夷简的部下,韩琦、文彦博、富弼接手了范仲淹手下。韩琦与文彦博也与宦官勾连,为什么没有事,正是因为吕夷简留下的力量渐渐削弱,贾昌朝心计再多,没有众人捧抬,只能倒下。东府三个首相肯定不是长久之计,于是一起盯上了庞籍。

庞籍以前游离于这两股力量之外,甚至严格地说,他与贾昌朝、晏殊一度走得很亲近。不倒他倒谁?

而且这几年他减裁冗官,节度滥赏滥赐,同时也得罪了许多士大夫。

况且也做了两年首相,差不多要到期了吧。

想找麻烦容易的,大肆弹劾开始。

郑朗接到信后,将信递给大小苏,又将其中利害关系剖析。讥讽道:“还没有抱成团,不过快了。”

苏辙睁大眼睛,不相信地说:“不会吧。”

参与的这些大臣皆是他的偶像,怎会象郑朗所说的那样卑鄙。

“好好想一想,”郑朗一笑,心中道,若不反省,你也是其中的一员。接着将此事的剖析写给司马光与王安石,韩琦与文彦博不可怕,可怕的乃是自己这两个学生。

然后又写了一封奏折,递给赵祯,用事实说话,庞籍做得好不好,看国库情况。若真听从言臣的话,也不要治理黄河了,国库一空,什么事也做不成。

这一年黄河无事,黄河无事,北方便会有事,干旱。旱情影响不大,张方平为三使司多有功。包拯大治开封府,达到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的高度,于是迁为御史中丞。

不但迁为御史中丞,因广济河原武县河段决,淹没了许多民田,让包拯兼任转运使提点刑狱考课院,前去振灾。

包拯离开开封府,以欧阳修权知开封府尹。

让欧阳修学包拯做一个包黑子,欧阳修学不来的,一切循旧,不事风采。

有人说议论,你做得没有包拯做得好。

欧阳修答道:“人各有短长,不能舍其所长强其所短。”

传为佳话,苏轼听闻此事后,对郑朗说道:“郑公,欧阳公开始变得温润也。”

“当真?”郑朗一笑,又道:“子瞻,你拭目以待。”

欧阳修当真高兴,这个仇记在心中了。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若没有意外,半年欧阳修就要报这个仇。

ps:两章过渡,本不想写的,可前因后果不交待,后面就要不时的插叙,破坏叙事感,请见谅。

最新小说: 抗日军魂1937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寒士谋 锁骨娘子 邪少的纯情宝贝 冷王:天降刁蛮妻 嫡妻难惹 从民国一人开始的神灯异能 仙子还我飞剑 AA制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