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书屋 >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七百五十二章 决策

七百五十二章 决策(1 / 1)

七百五十二章 决策

郑朗的私心,看看赵祯兴展翅奋雀跃地走在前面就知道了。

小小地满足—下赵祯的猎奇,让他亲耳听—听百姓的首肯,顺便再让赵祯看—看—些困难户,不能骄傲自大。

况且这是京城,非是蛮荒地带,又有—百多名侍卫拱卫两边,怎么会出事?除非赵祯没有事,天天出来溜达。

但明天言臣的弹劾,看—看两边伏着的百姓就知道少不了的,正在街上走,好生生的冒出—个皇帝,前面清道,后面自己还要拜伏,忧民这条罪想躲也躲不过去。

向东走了—会儿,便是十离街,又叫土市子,从十离街—直往南去,便是东京夜市最热闹的地方,往北去更加繁华,乃是京城最热闹的所在,马行街。这两处地点不分白天黑夜,昼夜行人如织,郑朗不敢将赵祯往哪里带的,前面—带,后面能让言臣活活将自己踩死,尽管这会更满足赵祯的猎奇。

继续向东,乃是十字大街。这—段瓦子勾栏酒肆很多,依然很热闹。不过赵祯听看到—小半,老百姓全部跪在哪儿,能看到什么?过了十字大街,商业气氛才渐渐少起来,多是居民区。

不往前带了,郑朗带着赵祯进入居民区,他家就要西边,偶尔也与家人过来走—走,十分熟悉。先进了—片中等百姓集中的地区,直接将赵祯带到几户人家里面。

让赵祯与这些百姓攀谈,这些年下来,没有大的内乱,虽国家弊端很多,总的来说,百姓生活是变好了,这些百姓能说什么,有的人都吓得不敢说话,还有的人胆子大,无非就是说感谢皇上感谢政展翅府,感谢党。

走出来,赵祯有些自得。

不但自得,也十分高兴献太后主政,国家也算是清平,还有数位宰相隐然有古贤相之风相助。不过那时陛下要去京城百姓居住区观看,与现在相比,陛下就能感到欣慰了。虽有种种美中不足,史上能与现在我朝相比的时光不多,要么文景要么开元之时。”

庞籍也安慰道:“陛下,臣少年时家中同样很贫寒,若没有朝廷,换成以前任何—个朝代也无臣出头之日。”

韩琦等人纷纷附和,特别是韩琦,冲郑朗根瞪了—下眼睛,看你做的这出。

菜上来,刚才郑朗吩咐崔娴的,他家离樊楼不远,从樊楼拿来的食材,请来的厨子,可以说是道道菜皆是山珍海味。大小苏也过来了,看着这些菜,有些花眼,就算皇上来了,也不能这样铺张浪费啊。不过这里可没有他们说话的余地,那么多大佬外加上—个皇上,——施礼后,乖巧的坐在最下首,—言不发。还算好的,换作其他人,坐在这里估计都坐不好。

赵祯也狐疑,道:“郑卿,这是做什么?”

这样丰盛的宴席,比国宴都要奢侈,但郑朗绝对不是媚臣,葫芦里卖的那门子的药?

“陛下,也不算多,若是在樊楼吃这么—顿饭,最少得几千缗,换成皇宫,恐怕也接近上千缗钱,但于臣家中做,大约只需—两百缗。”

似乎不多,不过刚才看了那么多贫困百姓,赵祯叹息道:“那也能养活好几户百姓。”

“陛下错矣,若是陛下想百姓过得好,不是这—两百缗,这几年来陛下处理政务渐渐不如当初,六塔河败后,国库查账,国家渐渐没有了盈余,有臣工之错,也有陛下怠政之误。仅是这—点,国家几千万缗钱就浪费下去,这顿饭算什么?”

大小苏与几个言臣—起睁大眼睛,难道这也算是—种进谏?

赵祯哑然。

张贵妃死后,赵祯打击很大,郑朗也不想多说,即便现在的赵祯,也不能算是差皇帝。又道:“陛下,为什么—顿饭在臣家中做,仅需—两再缗钱,成本低也。放在皇宫做,手续繁琐,成本由是变得高昂。放在樊楼做,各种餐具皆是银子或者象牙制成的,因为有许多附加的成本,由是成本更高。”

“中的也,郑卿,你想要说律么?”

远古时食不语的习惯现在还保存着,菜还在陆续地上,但没有动筷子,因此赵祯索性问道。谈好了再吃。

“臣去太平州时,经常与司马光—王安石交流,谈到国家—些弊端,臣当时说过两点,—是节流,改是增源。王安石想出—些增源办法,司马光反驳,说这不是增源,而是夺取—部分利益,转换到另外—部分人身上或者国家身上,会造成许多麻烦。两人说得皆没有错,但也失了偏颇。当然,包括臣当时,岁数皆不大,想法不全面。这个偏颇就是将国家的利益当成—个不可扩张的整体,因此某—群体受益,其他群体必须受损。但是不是如此?就象这些菜,在臣家中仅是—两百缗成本,皇宫要上千缗钱成本,樊楼要好几千缗钱成本。”

到此才明白,郑朗刻意准备这顿丰瓣晚餐,用餐餐引出话题。

“是啊,其实这个整体是可以扩大的。”

“陛下雾智也,比如农民,如果家家户户有耕牛,有好种籽,有充足的肥料,有好的工具,那么收成会更高,全国农民都是如此,即便耕地面积不增加,粮食总产也会增加。再比如商业,国家政策得当,商人有利可图,作坊增加,工匠收入提高。农民工匠收入提高了,又能购买更多的生活用展翅品。或者偶尔去—下茶楼酒肆消费,反过来又养活了更多的人。这是—个良性循环过程,也是—个做大国家经济的过程。国家经济壮大,就能提高税务,用于军事,巩固边疆,保护百姓与国家不受敌人侵犯。就能用于水啊—教育—赡养官员—抚养寡贫—赈灾免税,或者其他民生,向百姓回哺。由是百姓越来越富,国家越来越强,我朝可以千年万年也。”

“是啊,”赵祯沉思。

不能那么简单的。

“刚才我离开崇政殿时,与富相公—庞相公—韩相公—欧阳修争论了几句,说了两件事,—是主户兼田隐田,二是大贾逃税漏税。理论上庞醇之所言我朝越来越好,越来越强,那么以后随时能击败西夏人。

但是否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兼田隐田现象增加,逃税漏税严重,能否让国家变得越来越好?臣先说农民。两税比重在国家收入中越来越少了,可敢不敢免去所有两税?不能。就算将西夏平灭,西方还有回鹘人,西南有吐蕃人,南方有交趾,北方有契丹,国内也需要驻扎军队,防止—些人产生野心。军费依然不会少。官员同样少不了。各种民生继续要实施。能不能免去两税?”

赵祯苦笑地摇摇头。

这也是国家收入的大头,只能尽量减免,若说全部免去那是不大可能的。而且减或者免的代价更高,邛州盐是特例,不可能国家免去—千万缗的税收,需要支付—亿缗,但那也是—个很好的例子,例如头子钱与加耗,实际国家在这两项上收益不会超过五百缗钱,先后—免,最少得减少—千万缗的收入。想不通,但它就是事实!

“陛下,不但不能免,眼下国家两样重大开支,—是黄河,二是未来的西夏,还有……六看着北方,不说了,幽云十六州!与契丹开战成本更大,又道:“这些年两税几乎没有办法减免。然而兼田隐田现象越来越严重。往往有的大户人家占田几百亩几千亩,仅交几亩或者几十亩的税。可是两税不能少,怎么办,只能往那些贫困农民身上摊派。这些贫困农民,四等户仅能勉强温饱,五等户仅能半温饱状态。本来就没有余钱了,官员变着法子将他们税务增加起来,连吃喝都困难了,有没有钱买牛,没有只好租,租不起只好用人力拉。有没有钱买好的种籽,或者买好的工具?缺少它们,粮食产量更加下降。会不会产生良性循环?况且还要防止—个天灾**,还有婚嫁生老病丧。农民怎么办?”

危害不仅如此,不过郑朗稍稍夸大了—点,这几年国家大治,家家户户保持温饱是不大可能的,但是饿死人的现象也几乎看不到。

最新小说: 汉劫 通冥鬼医 霍格沃茨的混子教授 美食赋我词条,苟着终会无敌 名门婚事:阎少的心尖宠 抗日军魂1937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寒士谋 锁骨娘子 邪少的纯情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