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书屋 >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七百八十五章 小重山(三)

七百八十五章 小重山(三)(1 / 1)

七百八十五章 小重山(三)

到了二月,只听到朝堂传来春闱的消息,并没有赵祯不好消息传出。

但有不好的消息,中书下诏,国家收入良好,各地官员务必以爱民为本,轻徭薄敛。王安石还没有回去,看到这份诏书,王安石囧了。国家收入是稍稍变好,莫要忘记,还有近亿缗的债务。就是收买民心,也不能这么收买的。

别人看不到,能看到老师所做所为,这些年仅是免去一个头子钱与加耗,其他的一样不少,相反地,建议庞籍对商税征收加强控制。

减税谁不想啊,松一松,百姓生活会更快乐,又能收买到民心,一举两得,但国家支出怎么办?

上面大喊着松,下面还不知道松成什么样子。

郑朗一退,朝堂官员主意不定,他一时半会看不清楚,又不敢说,于是写了一封信给郑朗。郑朗回信,别去管,这是一个烂脓包,现在说没有用,反而连好不好的难受,索性大不了派一个黄河的河工去烂。

一个黄河河工用了多少钱帛?三亿缗钱!

王安石看到回信后,目瞪口呆。

未必有三亿缗钱,总体来说,郑朗这些年为宋朝打下一个极好的基础。但数年后,是休想有积余,肯定有亏空,至于会亏多少,郑朗现在不知道。

不在乎,做好了心理准备。

相反的,二月渐深,暖冬,于是万物复苏得早,大地开始有了浅浅碧意,确实内宫没有什么不好消息传出,那一天傍晚,闻着阵阵野花的清香,郑朗对杏儿说:“去拿一壶酒来。”

“官人要喝酒啊。”

“嗯。”

江杏儿不知道丈夫乐的是什么,温了一壶酒,崔娴亲自下厨炒了几个小菜,几个妻妾一起来到灵棚。

灵棚里有许多书籍。要修儒学,必须将以前看过的各种书籍温习一遍,不但有儒家的,还有其他诸家的书籍,以便博采众长。喝着小酒,郑朗满面红光。

崔娴不知道,便问:“官人,今天为何事高兴啊。”

“啊。我想到一件事,家中有多少钱帛积余?”

“好几万缗,放在银行里了。”

“取出来一部分,我打算建一个书院。”

“你教学生教上了瘾?”崔娴打趣地说。

“也不是为了教学生,”郑朗拍打着后面一堆厚厚的书籍道:“这些天,天天在看书。在想儒家的大义,还是感到若一人修儒学太吃力。”

知识是无边无际的,郑朗这次修儒学心怀很大野心的,就是想开一个五百年之法,非是万年之法,那是不可能的,如今他想法更加成熟,也有了见识,许多亲身经历。不过想要动手,觉得有许多方面仍然想不清楚。

“与建书院有什么关系?”

“我这个书院与众不同,仅是选一些优秀的落风满天下,可这个吏治之才,与郑公相差甚远。”

不是甚远,就是与田程二人相比。也差得太远。

但不管怎么说,大功告成,欧阳修采用了郑朗的奠定礼仪,自己夯了最后一锤子,亲自剪了彩条,然后锣鼓喧天,鞭炮大作,工程结束了。但欧阳修不放心,然顺流而下。从商胡埽开始。乘船一个看到济水海滨,越看越觉得神奇。

郑朗为了束水。不仅治堤埽,还治了四堤,缕堤,月堤,遥堤与格堤,当时许多人认为过于浪费。现在竣工,就能看到作用。河水还没有起来,因为缕堤是用来束水的,河面相对而言,变得比原先更为狭小。

即便此时河水流量不大,河水仍比原来湍急,于是夹带着大量泥沙,一路东流。欧阳修乘船一直到入海口处,能看到河水带着大量泥沙进入大海。在大海里沉淀,那个不管的。证明冲沙有效了。

当然,河水一大,河流会更急,那么讴歌,郑朗同样回过信,算是有一两回神交。一个司法参军,也不是什么大官,反正功名有了的。

因此比之前两位白衣,相反更容易请来。

第四第五个人是一对兄弟,二程。小程程颐未考中功名,不过当老师的时间长,二十四岁便在京城授学。其胞兄大程程颢也是景祐二年的进士,此人仅是上元县的主薄。这对兄弟后来飞黄腾达,十分了不起,现在还不算什么,请来的机率非常大。这五人年龄最大的邵雍已经五十二岁,周敦颐四十六岁,张载四十三岁,大程四十一岁,小程四十岁,都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体系,但都没有受世人重视。

一旦请来,对郑朗修儒学会产生多大帮助,自不用说的,北宋儒学五家就是这个五个人。

但能不能请来,也未必可知。

最新小说: 诡咒凶间 重生之庶不为后 汉劫 通冥鬼医 霍格沃茨的混子教授 美食赋我词条,苟着终会无敌 名门婚事:阎少的心尖宠 抗日军魂1937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寒士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