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零八章 鳄鱼的眼泪(上)
昨天网络坏掉,未上传,现在才修好,马上还有一更,晚上还有事,却眼睁睁地看着发生了那么多丑事,不敢做为,如何对得起先帝,对得起赵家的列祖列宗,你的薪酬,这个天下!
再到欧阳修,那问题更多了,说他盗世欺名,还有那件案,等等。彻底地将欧阳修丑化成一个跳梁小丑。
文彦博不用说也有错了,六河塔案中的表现,以及在秦州时的一次失败,还有其他种种。
甚至连郭逵也中了枪,你所以有此种种功绩。是谁给你的,为什么这时候进入西府,乃是背叛,乃是奸邪!
韩琦一怒之下想封杀报纸。
没有一人理睬他,当初报纸成立之时,有一个前提,不得有任何鼓励百姓谋反,分裂国家的内容。在这个前提上,可以拥有言论自由权利,以便统治者从民间取得一些参考。
俺们没有谋反,你有什么资格封杀我们?
太学官报是太学主持的,以前因为古散文改革与欧阳修发生尖锐的冲突,一个是太学体。一个是古散文体,仇深似海,还能指望太学维护韩琦与欧阳修?
京畿报纸是几十位豪户主持的,它本身现在已经是一个盈利机构。还有舆论的权威性,不仅是樊家,若只是樊家倒也容易封杀,关健还有几十家远远比樊家力量更强大,更有底蕴的京城大户参与进去,谁怕谁啊。
接着来。宗室外戚不用说了,皆有股契在银行里,各大豪强们没有资格进入庙堂,然而他们皆有代理人。一个茶政之利,都让一代名儒孙]亲自在赵祯面前劝说,况且利润更巨大的银行。
这时候韩琦是招了众人怨的。
连赵曙都不大高兴,不过赵曙与韩琦的矛盾,只有一个人看了出来,郑朗。郑朗前世看史书时。仅知道三人合在一起。互相推动着,才弄出来濮仪之争。
直到这时。通过朝堂传来一些言语,以及人事调动安排,终于看出韩琦与赵曙隐隐产生的分裂。
赵曙还要保住韩琦,但肯定不想朝堂成为韩琦的一言堂。
于是有了垂拱殿一番对话。
赵曙将韩琦召进来,问道:“为何外面舆论汹汹?”
韩琦答道:“此乃郑朗诡计也。”
赵曙不相信,对郑朗他也不大高兴,对郑朗的人品还是相信的。
此事轰动天下,连宫中的宦官,以及妻子都跑来喊冤,郑朗有什么本领能使天下人为他的棋子。他也派人做过调查,当时中书草诏,两制审议批准,没有想到其他,宋朝官员调动频繁,看后议论一番,拟诏通过。诏书下到银行监,快到中午时分,严荣接诏后羏刺岢銮爰僖蟆4耸敝@试谥v荩训啦坏揭桓鍪背街冢ν蕉四芟嗷チ挡怀桑克婧笱先倩私教焓奔渫瓿山唤樱馐潜匦氲模屑嗾四颗哟笪薇龋霸鹚凇5疽殉芍郏胧裁匆跄惫罴莆薰亓恕?
赵曙不想争辨,沉默一会说道:“此事得迅速让它平息下去。”
看看这几月来朝堂成了什么,整成了一个菜市场,每天都在为濮仪案,宰执奸邪案争执,让他筋疲力尽。现在又出了一个银行案,如何了得。
“喏。”
“韩卿,朕问你,国家财务究竟如何?”
“陛下,李谅祚多次侵犯陕西,又防契丹乘机南下,因此于河北布战兵三十万,陕西布战兵与义勇四十五万,还有京畿与其他各路军队,仅此一项,费用浩大。故财务十分吃紧。故当时郑朗议是河工还是西夏,臣以为当以灭西夏为急,河工可以暂缓。如今果不其然。然大臣们一起认为河工乃是国家核心,内治也是祖宗法意,将河工放在前面。不然,何来今天之事。国家财政是吃紧了。想解决这个危机,有两策,一学庆历之时,兴兵于陕西,那样用费必然更多,民不聊生,盗贼四起。”
“此议就不要提了。”
“喏,还有一法,就如臣之所举,西北缓举,暂先渡过这一难关,量李谅祚谋反必不久也。一旦西北安定,国家财政便不会吃紧。此时陛下不能先乱,一乱天下则乱。”
不是俺的错,要错乃是李谅祚的错。
“别说了,下诏书,河北战兵三十万,陕西战兵四十五万并义勇,令本路都总管常加训练,毋得占役。”
“许多边臣奏请朝廷增兵。”
“这么多军队,兵力还少吗?如今国家究竟有多少军队!”赵曙不悦地说。有的情况他不知道,有的情况他是知道的,郑朗主政时,时称为举宋最好的辰光,所做的刊登后,几乎所有士子的想法。
儒学里还有许多东西,但写到这里,儒学中主要的理论几乎全部完善了。做了小小篡改,至于西汉以来迂阔穷酸的儒学,郑朗根本就没有管,那不是圣人所言,与我有何干系?
就是与夫子儒学相比,也更实际,略略有些激进。
但九成以上乃是出自夫子的脉络,并且修到这份上,几乎将儒学中一些重大的漏洞,与自相矛盾之处一起堵上,而且脉络清晰,再也不象以前东一榔头西一棒。
可有一点,许多人未注意,郑朗说过重要的一句话,学以致用,既然修礼修得如此细致,礼就是制度,为什么未谈当前的制度?
就是如此,几十篇文章让人整理出来,前后观阅,也引起整个宋朝的轰动。甚至耶律洪基不惜派间谍专门潜入宋境,购买到报纸后带给他观看。
至此,郑朗不可能走向神坛,但离圣坛很近很近。
圣智出来,赵曙与韩琦很悲催。
皇上又怎么的,圣人也要约束,还是宋朝两个祖宗的话,能不听吗?于是纷纷进谏。至于韩琦,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踩,多少人在喷口水。
高滔滔一看这样下去不行的,正好郑朗五娘病去。天热了,本身病重,无论郑朗请来多少良医,或者精心服侍,五娘也没有熬过五月,病去了。高滔滔让赵曙给了一个浩命封赏,但让传旨中使邓保吉暗中问了一句:“郑公,难道你是想刻意为难官家?”
(网网.)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