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书屋 >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八百七十一章 河湟(四)

八百七十一章 河湟(四)(1 / 1)

八百七十一章 河湟(四)

王韶还在迟疑。.

郑朗道:“子纯,听闻你在缘边时披盔甲,可有此事?”

“郑公,我虽是文臣,不与武将同甘共苦,将士岂能为我……朝廷所用,此亦吴子用兵之道也,听闻郑公昔曰在西北,也时披盔甲,与将士同甘共苦,又对将领推心置腹,我想,此也是郑公屡次取得辉煌大捷的原因之一。”

“倒也不错,这正是我刻意让人替你打制这套盔甲的原因。昔曰狄青去世,西北崩空,若狄青在世,治平时,西北岂敢犯边?况且狄青活到现在,也不过六十出头,那么早就去世了,我心中时常想到,甚为痛惜。”

郑朗对狄青的感情不用说了。

“以前在两广困于疟疾,钻研了一些医术,不精也,然后刻意调查了一些在南方兵士得病去世的原因,有两成多死于疟疾,一成多死于瘴疠,还有近一成就是死于各种疽病。我又与几个大夫做过交谈,疽病发作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原因是热毒导致。在北方问题不大,南方天气酷热,有的地区十分湿闷,北人不习惯,容易积发热毒,产生疽病。特别是兵士,交战时那怕天再热,也必须穿戴整齐,一套铠甲重达四十多斤,人体内更容易积累热毒。”

“郑公,这个不用担心,我本是南人,河湟天气远不及南方酷热。”

“非也,你在陕西游历多年,对各地气候比较了解,若是在泾原路与鄜延路,即便是夏天,天气也比较高凉的。但想要开边河湟,洮州岷州一带两面羌必须要征服。哪里山高林茂,有的地区河溪密布,每到夏天到来,水汽蒸腾,不亚于南方。若再盔上厚厚的盔甲,就容易让身体积累热毒。我非是爱你,而是爱国。狄青种世衡等名将去世后,我心中恍惚,不知所为。国家不缺士大夫,乃缺精懂军事的武将或者大臣。你在葫芦川表现出色,乃是国家以后在军事上的栋梁之材。我不想你出任何意外,开河湟如你策论,非是为了开边,乃是为了对付西夏。想对付西夏,最少得数年后了。这几年我不想你出任何事。”

“谢过郑公。”

“记住,若穿盔甲,只能穿它。”郑朗再次郑重地说了一句。想对付西夏,不能让高遵裕胡来,也不能让李宪统兵,只有两人,王韶,章楶。两人那一个郑朗都不想让他们出事。

王韶在史上出了事,每战必披挂整齐,亲临前线,连夏天在洮岷那些湿热的山林里也是如此,这才中了招。死的很惨,一些文人篡改史书,幸灾乐祸记载王韶因为疽病,肉烂没有了,烂到骨头,全身发臭,死前每天痛疼地嚎叫。更没有等到五路伐夏,若是王韶能活到那时候,整个史书都会改写,甚至世界历史都会改写。

没有西夏牵制,就算女真、元蒙兴起,想吞灭中原,难度无疑会增加十倍以上的。

王韶不知道这背后郑朗用了多少心思,但是很感谢。

“子纯,今年军器监将换防一批盔甲,你回到秦州后看一看,以秦凤路优先。”

“谢,”王韶这一回才真的大喜。

新盔甲知道的,成本王韶不会管,关健是重量,就是马甲,重量减轻,战马跑起来速度也能提上来,况且宋军还有许多是步兵。

但在郑朗心中,这份礼物远不及前一份礼物,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宋朝不是没将,是没有用好将,潘美、杨业、曹玮、狄青、王韶、章楶。一代接着一代相传,什么时候缺少名将的?

只要王韶活着,未来收复西夏郑朗就有了底气。

不能说的,继续送出。

真正宰执的能力非是在写多少进谏,而正是在这个奏章一笔笔朱批上。因此看不到王旦、房玄龄、杜如晦、戴至德等人说过多少话,仍却被时人称为贤相。

大家以为郑朗今年要折腾,还会折腾,不过今年会将银行监扩股消息放出来,用此抵消,但也只是今年,自明年起,就得必须“无为而治”。旱灾啊,郑朗也怕。若那时还在搔动,整个改革有可能全盘毁掉了。

王韶忽然抬起头,道:“郑公,我有一不解,能否问一问?””

“可以问。”

“罗兀城,郑公似乎未置与否,我猜测,难道是郑公不想经营罗兀城,而腾出手来,让朝廷能专心让我经营河湟?”

“你说呢?”

“我真的很惭愧。”

“无妨,河湟仅是一次开始,一旦到收复西夏之时,你我有可能就会合作了。”

“是。”

正说着话,一名太监来到中书,大声问:“谁是西北王韶,陛下召见。”

“我是,”王韶道。

郑朗低声说道:“你也是进士出身,经营河湟,便宜行事,陛下一直不怪,但便宜行事,却不能对陛下撒谎。”

王韶还不明白吗。

召回来,还不是为了那一顷田。

被太监带进皇宫,其实无论郑朗或是赵顼,都是第一次看到王韶,赵顼十分好奇,看了王韶好一会儿,问道:“王卿,朕问你,你于秦州倒底开垦了多少营田?”

郑朗刻意提醒过的,王韶立即伏下,说道:“陛下,迫于李师中之逼,臣撒了谎,还望陛下恕罪。”

“多少!”

“陛下,一共近八千余顷。”

“怎么又多啦?”赵顼茫然,这个一顷与八千顷相差太大了。

王韶不敢作声。

赵顼气得哭笑不得,走了几步,问道:“那你为何又向朕坦白?”

“陛下,臣刚才也与郑公说过,臣打算不久后与俞龙珂相会,若能将他招降,收复河湟就能如虎添翼,明年就可以收复了。朝廷财征吃紧,不得不营田市易以替陛下分解负担。然许多士大夫不同意,臣只能那样……但臣绝不敢欺骗圣上。圣上是君,臣子欺骗君王乃是欺君之罪,这才说了。”

赵顼再次气得哭笑不得,再耍滑头,也不能将八千顷营田变成一顷。就这个一顷,还与几个羌户扯皮呢。但这一句让他十分开心,下面大臣吵,颇为正常,这几年改革,吵得赵顼都头大了。这个问题不大,有几个大臣没有私心的,关健他听到王韶的忠心。边臣不需要忠于郑朗,文彦博,王安石,冯京,但必须要忠于自己。

大半天说道:“你那一顷地也太过份了。”

“臣有罪。”

“是有罪,朕看在你为朕分担忧愁的份上,这次且饶过你,望你以后戴罪立功。”

“喏。”

“起来吧,与朕说一说河湟。”

“喏。”王韶站起来,后背上起了一层冷汗,心里想道,幸好郑公提醒。

但君臣这一番交谈十分开心,赵顼还留王韶在宫中吃了晚饭。第二天王韶带着那副盔甲回陕西了,冯京问赵顼:“陛下,王韶如何说?”

就不信了这个邪,当真一顷地。

“冯卿,王韶向朕全部解释过了,营田事小,河湟事大,多年改革国家弊端,侥幸国家运转正常,冯卿就不要再多事了。”赵顼为了支持王韶,还派了一个大和尚配合王韶。

大和尚到智缘,善医察脉,知人贵贱、祸福、休咎,每言辄中。京师许多士大夫争相造访,或请其诊断父母脉博,或者判察其子祸福,所言若神。王安石对他十分相信,王珪却持着怀疑态度。

实际就是一个懂医术的超级神棍。

调到河湟乃是因为哪里佛教气氛十分浓厚,会对王韶有所帮助。能将京师士大夫都骗到了,况且小小的西北诸蕃。结果瞎药、结吴叱腊、俞龙珂、裕勒藏、纳克淩结与巴勒淩结等族帐,皆让这个大和尚骗得晕头转向,对朝廷拉拢起到极大的帮助。不过次年因功狂傲,与王韶发生了冲突。

那是后来的事,听到赵顼派这个神棍去西北,郑朗暗中竖起大拇指,这可不是郑朗的主意,乃是赵顼的想法。郑朗也猜错了,也非是赵顼主意,还是那天晚上王韶的请求。

但知道河湟真相的不多,更不知道明年就会动,朝中正关注着涝灾。

自入夏以来,全国多雨,许多地区出现严重涝灾,这个不要紧,只要黄河不出事,危害不大。但自六月起,黄河水势越来越高,朝廷不得不调精通水利的田瑜下去视察。田瑜是河工的主要负责人,下去看过后,写奏折禀报,虽河堤暂时无妨,然水势浩大,须开堤泄杀水势。朝廷同意。不过人烟越来越稠密,即便设了泄洪区,平时轻徭薄敛,真到泄洪时,百姓一起阻拦。还有黄河好几年未出事了,朝中一些大臣也有争议声。修河工花了近三亿缗钱帛,动辄泄洪,要这三亿缗钱帛有何用?

冯京与言臣刘挚、杨绘带头反对。

郑朗冷哼一声:“诸位,不能因私废公,对于水利,诸位皆没有田瑜精通,并且田瑜一向爱民如子,若非得己,决不会提出来泄洪之举。若阻拦,出事后你们谁来负责?”

这一年,若不是黄河河工,情况很糟糕的,史上先是大名府第四,第五埽决,漂溺数县。后是澶州曹村埽决,又淹了许多房舍。接着郓州又河决。可想这一年黄河带来了多大伤害。

对水利,三人皆没有发言权。

于是田瑜强行打开泄洪区,暂时将黄河水势缓了下去。然而雨水一直不停息,到了八月,进行了第二次泄洪。又再度引起争议声。而且东南水灾也很严重,两浙许多围田,圩田一起淹没,溺死了一些百姓,也导致全国粮价上涨,秋后每斗米自去年不足五十文涨到九十多文。但这给了郑朗一次良机。

旱灾到来,马上就要准备蓄粮了,得有一个借口。不能说马上大旱来临,那自己岂不是妖怪!现在这个借口就来了。

正在此时,河湟终于悄悄拉开帷幕。

最新小说: 诡咒凶间 重生之庶不为后 汉劫 通冥鬼医 霍格沃茨的混子教授 美食赋我词条,苟着终会无敌 名门婚事:阎少的心尖宠 抗日军魂1937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寒士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