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八十一章 高原雄风(三)
“不准,”赵顼喝道。
这是开玩笑,国家那么多事,皆需要郑朗,河湟交给王韶就好了,郑朗下去是本末倒置!不但赵顼喊不准,其他大臣一起劝说。王韶眼中闪过一丝狐疑,郑朗却徐徐说道:“陛下,这个国是陛下的国,是天下百姓的国,而非是某个士大夫的国。诸葛亮乃是千古贤相,然诸葛亮病去于五丈原,蜀国立崩,正是诸葛亮掌权太重,蜀国对诸葛亮倚赖太重之故也。臣非是皇祐时的中年大臣,乃是熙宁时的臣子,也老啦。陛下不可不防也。这次大旱就是一次很好的勘磨机会。”
就这一句话,让许多人感到动容。
“陛下,经营河湟,攻心为上,攻城为下,若攻城,王韶此行必胜也。然能攻下来,又如何能守住?必须要攻心。吐蕃又素贵种(贵种,指敬重地位很高的人),故臣亲自西上,此也亦诸葛亮平孟获之道也。不但要击败吐蕃,还要平安地经营。”
率三万兵马一样。
十年内,不伐西夏。一伐西夏,肯定是郑朗。不服都不行。一伐西夏,乃是四五十万兵士生命安全,谁敢担当!
三条理由说出来,大家一个个瞠目结舌。
实际不仅是这三条理由,还有很多。
首先就是董毡,刚到宋朝时,郑朗说吐蕃是好同志,要拉拢。包括史书对董毡的描述,虽犯了错,宋朝也有错在先,还是好同志,一度还出兵协助宋朝伐夏。
到了今天,不是这样想了。
宋朝与吐蕃是一笔烂账,不仅是宋朝有错,吐蕃也有错,各有各的打算,算不清的。
王韶用兵河湟,站在湟州利益上,董毡出兵也有理由。但说他对宋朝抱着多少善意,那是不可能的,否则不会娶西夏公主,又让鬼章用景思立的人头来扬威。后来又投靠了宋朝,一是王韶大军表现的战斗力,让他害怕。二是西夏,西夏一直未怎么出兵,既然将女儿出嫁,两国联盟了,吐蕃危急之时,当出兵相助,出兵了,必败。楶合在一起,也不及郑朗,有先手,有后手,有备手。又再次诏书章楶回来,将他准备调向西北。还有刘昌祚、郭成等名将,陆续向西北调送。
不但将士,还有军械监所制作的所有火炮,一起发向秦州。兵将虽不多,却是宋朝最强大的一次西征。目标是积石军、湟州、西宁军、廓州!(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