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五十五章 败
一夜无话,到了次日是朝会日。今天李佑被特许入朝,不用巡街了。原因就是在上次大朝里,宣课分司大使陆元广弹劾他,天子令他上殿自辩。
天色昏黑,瑟瑟寒风。在这个冬日清晨,李佑穿过金水桥,混在都察院方阵里,一边怀念暖轿巡街的美好日子,一边熬过了高度程序化的大朝会。.
大朝会是礼仪,下面的文华殿朝议才是重头。京城数千文武臣子中,只有那么四五十个可以固定去文华殿议事,若在皇极殿举办大典,能进殿朝参的也有这些人,所以官场俗语称为“殿上官”。
李大人的权位在御史与京兆尹之间,因为是本朝新设官职,属不属于殿上官尚是模棱两可、有待争议。但两三个月前阴错阳差的,李大人被责令免朝参,于是乎这个争议也就休止了。至于今日上殿,是特事特请。
李佑在去文华殿的路上,看见了陆大使,因为弹劾了李大人的缘故,这小小九品今日也有幸上殿。
不过两人只是远远对视一眼,为了避嫌没有交谈,毕竟他二人在公众面前,暂时还扮演着对立的角色。
其实自从前几日,陆大使在朝会上慷慨激昂后,他的根底就被很多人查出来了。不查还好,一查更令人迷惑不解,这位陆大使居然是由司礼监秉笔太监段知恩得官?
那此人也太正直了罢…段知恩助他得官。他就弹劾天子左右有奸邪;李佑上书荐举他,他反过来就弹劾李佑滥用职权。虽然说这些都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实,但也轮到谁也不该由他来弹劾。
他受段知恩指使,或者说他与李佑串通,都是前后矛盾。或者说,此人大公无私的比海瑞还海瑞,只论事实不论私情?
是真的假的?诸公回想起来,不由得纷纷感慨道。这年头艺术家层出不穷哪。从那日朝会上陆大使的临场表演来看,怎么也看不仔细究竟是真是伪。
李佑在卢阁老身边亦步亦趋,闲谈几句,进了殿后便找到位置静立不语,心里默想接下来的台词。按他的计划,今天他要故意“败”一场。
之所以要求败,取义的递小话!不禁高呼:“实情非是如此,陛下当有所误会!”
对李佑的辩解,天子并不听,又恨恨道:“什么误会?难道百姓可以购煤,朕就购不得?朕就活该受冻?朕这宫中订购的煤,就活该任人取用,随意散给民众?朕在你眼中,还不如平民百姓么!”
在天子眼里,他对李佑已经够厚道了,但这李佑确实有点恃宠而骄,必须敲打!宫中太监在缺煤时去囤积点煤怎么了?难道宫中就不用煤了?也让李佑这样看不过眼?
肯定那李佑又是犯了文官病,故意要借此机会,拿他这天子的脸面刷自己的名声!这种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人,犹为可恨!
李佑暗中叹口气,这次不但没有先下手为强,反而打草惊蛇,让对方恶人先告状了。对方也不傻啊。
真是成事在人,谋事在天!本来依照他的谋算,长公主只要给力点,今日在天子心中至少也是个均势,不至于彻底一边倒。
本该是“出宫太监败坏天子名声”,结果变成了“李佑故意拿天子刷名声”,一件事两张嘴,全看天子听谁的。
舆论阵地,你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天底下最大的舆论阵地在哪里?就在天子的耳朵边上,归德千岁这次过于麻痹大意了!或许对方本没有想到这么多,但是自己的举动提醒了他们,结果他们反而有样学样、先入为主。
李佑很无奈,他没有做错什么,该做的都已经做了。但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两年来一直很靠谱的长公主昨日忽然不靠谱了一次,转眼间立刻形势易位,难道昨天她大姨妈来了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么?
李佑又想了想,觉得此时越是辩解,越是要被天子认为狡辩,天子不是同殿为臣的人,他具有无限不讲理的特权。
故而李大人强行克制住了卖弄口才与天子辩驳的**,虽然他认为自己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天子着想,无论怎么说,太监打着天子旗号和百姓去抢煤也太没品了,宫中难道就没存货支撑么。至于其它什么民贵君轻、什么民如水君如舟的大道理更不能在这时候提。
最后李大人仅仅问了一句,“传言虽多有不实,臣无可对。只斗胆问,宫中是谁向陛下进言谈及此事?”
天子毕竟年轻,很坦率的道:“段知恩所言,岂能有假!”
登时满殿再次哗然,这天子耳朵也太软了!别人说什么你就信什么?一个身边近幸随口说什么你就信什么?这样的人,能是明君么!
虽然大家不很清楚昨日实情,但是西山出了乱子都是知道的,联想起来,猜得出大概是李佑昨日去煤市镇压了企图作怪的太监,故而导致报复。
李佑突然将官帽摘下,奏道:“臣乞骸骨!”
天子斥道:“你这是要挟么!”
“臣不敢要挟,只是陛下身边有段知恩,臣继续为官没有活路,所以恳请陛下赐给臣一条活路走。”
天子语塞,他知道这种事不能轻易答应,自己身边那些人确实和李佑过不去,他正考量说辞。但见那李佑不等他说什么,将官帽往地上一扔,决绝的自行转身向外走去。
这是李佑半年来的第二次被迫辞官。有人唏嘘,李佑终究也是要败的,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天下岂有长胜不败者。
此外,李佑的仇敌很多,按说他遭到此事,被逼的辞官自清,应该在仇家心目中大快人心。但此时除了些没脑子的还在幸灾乐祸,大多数仇家反而生了兔死狐悲之心。
李佑再可恨,好歹也算是文官一份子,这次虽然惨败,但却是败在了太监手里,属于外战大败。
区区一个段知恩只言片语,都能让文官战斗力第一、似乎打遍京城无敌手的李佑丢盔弃甲,这意味着什么?难道说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又到了太监猖狂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