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略长安(上)1/2
削减俸禄之事得以顺利推行,李玄、贾诩和李儒三人算是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这件事情最早是李玄提出来的,随后得到贾诩和李儒二人的一致赞同,极力推行此事。
李玄认为时下的朝廷律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形势了,必须予以修改。否则,西凉三十万大军要么南下中原,攻城略地,从而缓解粮草压力和人口稀少的难题;要么裁军,藉此减轻钱粮供应负担。因为按照李利提出的要求,既要供应大军所需,又要大力发展农耕和改善民生,两者兼顾的话,以郿邬存储的钱粮最多维持两年,以后便难以为继了。
有鉴于此,一直以来只关注战事的李利,不得不把精力转移到钱粮上面,大费心力筹划西凉大军的给养问题。
军队重要,发展农耕和改善百姓生活困境也同样重要,绝不能耽误,时不我待,必须立即推行。西凉各郡县农事荒废已久,人口大量流失,这直接制约着西凉大军的发展扩张,等于是捆住西凉军的双脚。没有牢固的后方根基,就如同无根之萍,根本难以成事。
此外,李利还有一点难言之隐。那就是西凉军重新整编之后,看似兵强马壮,实则战力大减,远不及此前。三十万大军全部混编组建新军,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磨合,更需要战火的淬炼,否则很难恢复此前的战斗力。而李利之所以推行整编,就是想加强自己对军队的全面掌控力,绝对不能徒有其名而无其实。
整编过程中,李利其实也想过裁军,削减兵马,减轻粮饷供应压力。只是西凉将士别看军纪松散,但单兵战斗力极强,一个个全是饱经战火考验的勇士,裁掉他们实在是太可惜了。于是李利一咬牙一跺脚,除了老弱病残之外,没有裁掉一个兵士,全部编入新军。就这样,三十万大军诞生了,而李利的烦恼也随之而来。
扩军容易,招兵也不难,但养兵却很不容易,困难重重。
的修建,把董相国生前的太师府修缮一下,然后划分三个学府即可。
武威讲武堂,我会亲自主持学府的初期事宜,学府暂定于龙骧李府,在城外修建两个简单校场,以作训练之用,军中各营统领担任老师。另外,下诏征召一批各州郡比较有名的武将和避世的名将前来授学,方式方法与太学大同小异。此外,太学生可以由中学转入讲武堂,武学生也可以进入太学,互利互通,希望将来能培养一批对我西凉军有用的人才。
至于学费和其它一应费用,元忠可以针对时局酌情制定,尽量定高一些,否则烈士遗孤免费入学就没有实际意义了。不要担心没有学生,随着我军逐渐发展壮大,很多豪强缙绅自然会把目光投向我们,不请自来,学生也会越来越多。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至于元忠提出的烈士,我给出的定义是:凡是为我西凉军的发展强大和繁荣昌盛而献出生命之人,就是烈士。眼下烈士的入选范围仅限于全军将士,等到我们真正强大之后,就不再局限于将士们了,文士和普通民众亦可成为烈士。
最后就是我和叔父之间的问题,后天邀请叔父前去龙骧李府一叙,我当面和他深谈一次,希望能化解他心中郁结。此外,元忠眼下不必理会朝中送来的政务,你只管处理好西凉二州的政务即可,其它州郡根本不在我们的管辖范围之内,不用我们操心。”
李利对于李玄提出的三个难题信手拈来,一口气说完,中间毫不停顿。显然,他对这些问题早就有所考虑,可谓是深思熟虑,胸有成竹。——————(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