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会说才能做不会说话办不成事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遇到办事不顺、结果不尽如人意的情况,究根溯源,很多时候是因为说话方面的问题造成的。WWW.PINWENBA.COM同样一件事情,换一个人、换一种说话方式,结果就大不一样。但是遗憾的是,仍有很多人不把“说话”当回事,尽管他知道自己在说话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却看不到这些缺陷给自己的生活、事业带来的巨大危害而听之任之,这样下去,吃亏的还是自己。
1.好多事情是说成的
——说话是一种上天入地的大学问
说话的好坏关系到一个人办事的成败。在你处于不利局面的时候更是成也说话,败也说话。在春秋战圈时代.出现了能说会道的诸子百家。其中苏秦、张仪之流就是著名的游说家:苏秦动用三寸不烂之舌游说了燕赵韩魏齐楚六国,使六国订立了合纵的盟约,于是就有了“六国合一”之说。后来张仪帮助秦国游说了六国,拆散了六国合纵的关系,帮助秦国吞并了六国。又有《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舌战群儒,威名天下,真乃“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也。当时他们所面临的情况十分艰难——对手个个不好对付,硬是靠会说话的本事得到一个一般人眼中不可能得到的结果。在国外,言语的重要性也早已被人们所广泛认识。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演说雄辩之风就非常盛行。美国人将“舌头”、原子弹和金钱并称为生存和竞争的三大战略武器,可见言语的作用非同小可。既然说话于治国安邦都尚且如此重要,那对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就更不容小觑了。
说话对人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语言作为信息的那样难。因为,不管大人或是小孩,不管文明人或是粗野人,时时刻刻都要说话,所以说话是不觉得困难的。至于写文章那就不然,不是张三李四都能够做的,所以就觉得说话容易而作文困难了。其实,说话未必比写文章容易:文章写了是可以修改的,而一句话说了出来如果要加以修改,那是比较困难的。写文章写了几句,可以搁笔构思,你去想了几分钟、几小时甚至几天都不要紧,而对人说话,那就不能如此。
无论如何,归根结底一句话:“话不在多而在精。”说出一句算一句,那才叫会说话。满嘴胡言,词不达意,恐怕说得再多,也无济于事,反让人生厌。
3.换一种说法结果会大不一样
——改变方式才能改变结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说话习惯,时间久了,其中必然掺杂不少可能导致不佳结果的说话方式和内容。但语言惰性形成以后很难改变,而一旦做出改变,换一种不同以往的说话方式,可能新的结果会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一个周末,许多青年男女伫立街头。他们中间有不少人是等待与情侣相会的,有两个擦鞋童,正高声叫喊着以招徕顾客。
其中一个说:“请坐,我为您擦擦皮鞋吧,又光又亮。”
另一个却说:“约会前,请先擦一下皮鞋吧。”
结果,前一个擦鞋童摊前的顾客寥寥无几,而后一个擦鞋童的喊声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个个青年男女都纷纷让他擦鞋。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第一个擦鞋童的话,尽管礼貌、热情,并且附带着质量上的保证,但这与此刻青年男女们的心理差距甚远。因为,在黄昏时刻破费钱财去“买”个“又光又亮”,显然没有多少必要。人们从这儿听出的印象是“为擦鞋而擦鞋”的意思。
而第二个擦鞋童的话就与此刻男女青年们的心理非常吻合。“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在这充满温情的时刻,谁不愿意以干干净净、大大方方的形象出现在自己心爱的人面前?一句“约会前,请先擦一下皮鞋”真是说到了青年男女的心坎上。可见,这位聪明的擦鞋童,正是传送着“为约会而擦、鞋”的温情爱意。
一句“为约会而擦鞋”一下子抓住了顾客的心,因而大获成功。从以上分析中,我们也应从中受到启发:研究心理,察言观色,得到准确的无形信息才能找到最恰当的说话切人点。
比如,在知识高深、经验丰富的对手面前,不能自作聪明、虚张声势,尤其不能不懂装懂、显露浅薄,否则,就可能弄巧成拙。
再如,在刚愎自用、好大喜功的对手面前,不宜过多解释,而可以采用激将之法。
又如,在沉默寡言、疑神疑鬼的对手面前,越殷勤,越妥协,往往越会引起更多的疑问和戒备。因此,关键在于想方设法启发对方讲话,以便摸清虚实,对症下药。态度也不妨强硬一点,用自己的自信来感染、同化对方,打消疑虑。
有一家皮革材料公司,专为皮革制造厂家提供皮革材料。一次,一位客户登门。几句寒暄之后,公司负责人发现这位客户实力雄厚,需求量很大。在交谈中又发现这位客户比较自负,性急。于是皮革材料公司的负责人通过客户观看样品的机会,适当而得体地夸奖他的经验与眼力,在最后的价格谈判中,先开出每米20元,但接着加了一句:“您是行家,我们开的价是生意的常规,有虚头骗不了您。最后的定价您说了算,我们绝无二话。”果然,客户在这种信任的赞誉声中,痛痛快快定了每米15元的价格(公司的进价是每米1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