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的执业范围也是可以做手术的。
所以大多数学中医骨伤科的医生都把骨伤科当成了跳板。
学会了一两个骨科手术,再走走关系就可以跳到西医骨科那边去了。
西医骨科那可是医院里的重点科室,而骨伤科只是中医科下的一个小科室罢了。
两者病源量和收入那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而且高考的时候中医的录取线远比西医低很多啊!
所以骨伤科跳骨科早已经成为一条捷径了。。
当然也是因为中医被掺杂了太多西医知识的缘故。
说是学的中医,结果呢。
中医考证考的,百分之七十都是西医的知识点。
说是学中医的,中医学生其实把西医也给学了。
骨科和骨伤科收益差十倍以上,这怎能不叫人想入非非!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医生也不能饿着肚子给人看病。
而骨伤科副科室主任刘东雷则是骨伤科跳到骨科最成功案例!
刘东雷原本学的也是中医的,读研的时候选了骨伤。
可到了医院后,人家快速掌握几个骨科术式,直接跳到骨科那边去了。
在骨科十多年没有位置,又跳回骨伤科当科室副主任。
现在就等着骨科的老主任退休,下面的人一升上去把位置空出来。
刘大主任便要跳去骨科当科室副主任了。
反复横跳之间利益巨大!
不仅医生如此!
年轻,有后台的护士也是先往骨伤科这边塞,锻炼出来后就调去其他科室。
总而言之,骨伤科都快成了整个医院练兵场了。
也只有像方浩这种,要门路没门路,要关系没有关系,要钱没钱的小住院医才会想在骨伤科混出个样子了。
住院医也称管床医生,也就是总是住院医里的医生。
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在门诊收诊患者。
他们这些住院医在科室内负责管床。
分工明确。
按照道理来讲,住院医师只要有行医执照就可以去门诊坐诊了。
但是你一个名不见经传,出不了专家号的小住院医,谁去你那里看诊!
人家中医专家号一天都不一定能排得满呢。
因此,即便门诊处允许住院医去坐诊,有执照的住院医也不会去坐诊。
闲着没事干去跟主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抢患者,那不是很蛋疼的事情嘛。
而且患者也不是傻瓜,特别是中医的信众,是特别笃信年龄即正义的。
明江医院,中西医结合二甲医院,整个医院有八百多张床位。
中医科有不到六十张床位。
中医学科有,内科,外科,针灸推拿科,骨伤科,妇科,五个科室。
这么一算,整个中医科都比不上西医学科的一个重点科室!
至于设备就更不用提了。
好在中医诊疗也不太需要仪器。
“小方,这是去哪?”
方浩刚刚跟刘晓燕走出值班室,迎面走来个油光满面的小胖子。
那白衣大褂往他身上一套,活像一个又大又白的大圆粽。
袁忠,年龄比方浩还小两岁,同位住院医不过从体型上看就知道这家伙家里条件不错。
“小圆,刘主任收了两个患者,有没有兴趣一起去看看?”
上级医师在门诊楼收诊患者,住院医师在科室里管床,这也算是医院里的规矩了。
好在管床的时候可以拿患者练练看诊,而且还是拿着上级医师给患者出的辩证诊断来对照,不然住院医就只剩打杂跑腿了。
袁忠摇了摇头,“管床!贼麻烦,还学不到什么东西,我就不去了,我得去急诊跑一趟,会诊!”
会诊有诊费,袁忠这家伙有路子!
在明江医院,急诊都比骨伤科吃香的,虽然辛苦了些。
“那你忙吧。”
聊了两句,方浩便跟刘晓燕走向骨伤科的病房区。
中医科独享栋五层的小楼,中医科说是有六个科室。
其实除了人员配置外,许多硬件都是一起使用的,比如病床,诊室,值班室,处置室办公室。
“方浩这家伙可惜了,堂堂一硕士研究生,竟然钻进死胡同里了。没事去急诊做做缝合学学骨折复位手术多好,说不定还能转去骨科呢。”
……
很快方浩他们就来到二楼的住院区,刚走出电梯刘晓燕便在前面带路,“六号病床和八号病床。”
“嗯。”
有进病房,方浩便看向了靠窗边的六号病床。
病床上躺着一位50岁来的中年阿姨,旁边站着一个漂亮的大姑娘。
而八号病床上坐着的则是一位三十岁出头的大哥,模样看上去还挺斯文,面色有点发黑。。。
而旁边那面色红润,身材姣好的应该是他老婆了。
走进这间病房,方浩便说道,“六号病床和八号病床的患者都在吗?我是你们的管床医生,也就是主管医生,我叫方浩,以后住院期间你们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问我。”
“方医生,你们刘主任什么时候来给我开方治疗!”
方浩刚刚自我介绍完,躺在病床是的陈桂芳就问道。
说实话她也是头一次来看中医,她这腰疼腿麻的毛病已经有一两年了。
县医院市医院省医院都跑过了,就反反复复一直没有见好。
而且西药吃多了,这身体反而越来虚,整个人除了疼痛在总是浑浑噩噩的。
听人说中医治疗慢性疾病还不错,她才想到来明江医院中医科看看。
号还是她女儿给挂的。
听到她这么一问,方浩来到六号病床前,拿起了她床头前的病历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