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交锋(中)
只见武三思正满脸笑容地从远处走来,一一和众人打招呼,他脸上的笑容明显有点牵强,仿佛知道他已经成为众人议论的焦点。
那首谶语已经传遍洛阳城,对它的解读也越来越深,越来越透彻,不仅如此,城中还出现了很多布告,将他过去做的恶行一一披露,比如十年前,他强占了长安永康坊三十四户人家的房产,其中八户人家都举家服毒自尽等等。
这些事情描述得极为详尽,并不是捏造,都是他隐藏多年得事实,令武三思心惊肉跳,这些事情只有极少数武氏家族的人才知道,怎么会被人传出来,难道是..。
武三思想到了武承嗣,他过去的事情只有这个王八蛋知道得最清楚,他竟然把自己的丑事都抖出来了,一定是他,武三思恨的牙痒,就只差拿一把刀亲手剐了那个混帐。
“狄相国!”武三思忽然看见了狄仁杰,他连忙迎了上去。
狄仁杰正和御史大夫张柬之、中书侍郎姚崇说话,见武三思向这边走来,张柬之厌恶地盯了他一眼,转身便走,姚崇也不愿意和武三思说话,先告辞而去。
狄仁杰呵呵笑道:“梁王殿下找我有事吗?”
武三思仿佛抓到救命稻草一样,急道:“狄相国,那些恶意中伤我的话,你可千万不要当真。”
狄仁杰淡淡一笑,“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殿下何必放在心上。”
武三思脸上一热,又急忙道:“我就怕三人成虎,如果今天圣上问起此事,狄相国一定要替我说一说。”
停一下,武三思又低声道:“令郎升为邢州太守之事包在我身上了。”
狄仁杰笑了笑,“多谢殿下的美意,不过今天有很多重要的政务要商讨,圣上未必会关注这件事,我觉得殿下有点多虑了。”
武三思碰了一个软钉子,他本希望狄仁杰能帮忙摆平这件事,可狄仁杰明显是打算置身事外,武三思无奈,只得讪讪而去。
李臻独自一人站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他几年前虽然混得风生水起,但事实上,他并不是在朝臣圈中混,而是在权贵圈中,在朝臣中他没有什么太出彩的事迹,自然也没有什么威望,很多朝臣只是把他视为狄相国的女婿。
不过,广场上数千人在谈论的事情,正是他的杰作,偏偏他们都不知道,这种感觉不免让他有点得意。
“阿臻!”
背后有人叫他,不用说,在皇城中叫他小名之人,除了他的老丈人狄仁杰,不会有别人,李臻回头,只见狄仁杰笑着站在他的身后,后面还跟着一人,李臻还认识他,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当年自己在辽东歼灭李尽忠时与他有过合作。
李臻连忙躬身施礼,狄仁杰微微笑道:“我知道你是,高声道:“陛下,这是前左卫大将军苏宏晖状告梁王干涉军务,导致唐军在辽东之战中大败,主帅王孝杰阵亡的奏章,证据确凿,请陛下过目。”
杜敬之这番话引来满朝文武一片哗然,大家都还以为杜敬之会说谶语和布告之事,没想到竟然是旧案重提,武则天有些不悦道:“杜御史,此案不是已经有定论了吗?你为何又要提出来?”
“陛下,因为之前没有证据,而现在微臣拿到了确凿的证据,如果微臣知情不报,那就是欺君之罪,微臣不敢做这样的事。”
好一个知情不报就是欺君,杜敬之大帽子盖下,连武则天都拿他没办法了,她又问道:“你有什么证据?”
杜敬之取出信,双手呈上,“这是梁王写给苏宏晖的亲笔信,请陛下过目。”
所有人都愣住了,连武三思也大吃一惊,他手下不是说那封信被当面烧掉了吗?怎么可能还会存在。
一名宦官走下来,接过信,转呈给了武则天,武则天打开信,立刻认出了武三思的笔迹,武则天当即沉下脸,勉强看完了武三思写给苏宏晖的信,武则天再也忍不住心中恼火,怒视一眼武三思,站起身一拂袖,怒气冲冲而去。
原本打算看一场精彩论战的朝臣们都愣住了,谁都没有想到圣上竟然拂袖而去,朝会才开了不到一刻钟便结束了,所有人都向狄仁杰望去,狄仁杰是百官之首,是把圣上劝回来,还是大家都散朝?
狄仁杰也不得不佩服圣上的精明,估计那封信让朝会开不下去了,所以圣上才一走了之,也避免了公开撕破脸的尴尬。
狄仁杰便对众人道:“大家都散去吧!”
朝臣们这才三三两两离开了明堂大殿,向各自朝房而去,这时,狄仁杰快步向武则天的御书房走去,走到贞观殿下,他等候侍卫替他禀报。
片刻,一名宦官跑出来道:“很抱歉,狄相国,圣上身体有些不适,先回宫休息去了,圣上说她想休息一天,请狄相国多辛苦辛苦。”
狄仁杰知道圣上其实是为了回避自己,要么是那封信太尴尬,让她难以向朝臣交代,要么她也想拖一拖,把大事变小事,或者她想考虑一下,不希望别人打扰。
狄仁杰摇了摇头,便转身离去了,他觉得有必要再和李臻谈一谈,他知道一点李臻的策划,但具体怎么做,他也不太清楚,看样子,这几步棋走得太狠,对圣上影响太大。
李臻他们到底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