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旭的绝户计——杀入魔界!!!(
有些阴谋,说开了,其实不值一提。
但在事实真相大白之前,宇文拓无疑是对独孤宁珂极其信任的,不然巴别之路这种伤天害理的方法由一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郡主提出,本身就很不合理,如果再往深处想想,其实独孤宁珂的真面目不难揭穿!
所以说很多时候,许多推论就是事后诸葛亮,在危害发生前识破了,才是真本事!
当然,轮回者是很清楚独孤宁珂的身份与目的,但是不是说他们就能早早地帮助宇文拓识破奸计了呢?
答案就像给怜星治疗残疾一样,可能性有,但难度极高!
首先,宇文拓很忙,忙得四处收集神器,东奔西跑,除了固有剧情外,哪怕加入太师府阵营的轮回者,也很难见到宇文拓,古澜队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等到声望提升到崇敬,得到宇文拓的正式接见了,那你要怎么开口?难不成这样说:老大,你被一个女人耍了,耍得团团转,我们这是来提点你滴~就算话语说得再含蓄,但实际意思就是这个,没法改变,到时候宇文拓即便胸襟比石之轩要宽广得多,恐怕也不会给轮回者好脸色看,更不会相信轮回者所说的话!
再说白一点,其实就是因为彼此双方实力上的巨大差距,就像一只大象不会去跟蚂蚁对话一样,唯有同等或者相近级别的存在,才会拥有话语权,所以三难度轮回者想要揭穿独孤宁珂的阴谋并非是一件难事,但在一难度,就绝对是难于上青天了!
自此,高旭高调刺杀的最后一重目的也图穷匕见,居然是为了揭穿独孤宁珂的真面目!
可怜独孤宁珂的口才与心机都不逊于高旭,却由于实力低微,插不上嘴,听不到传音,导致了悲剧。
望着宇文拓眼中那前所未有的冰寒,独孤宁珂的心已经深深地沉入低谷,她知道自己完了,宇文拓要么不怀疑,一旦怀疑起来,有很多破绽可以追寻,比如那一窝子的妖魔亲卫。
原本独孤宁珂不掩饰这些破绽,是因为她信得过和宇文拓之间青梅竹马培养出来的感情!
犹记得八岁那年入宫,在朱雀门前,的存在,高旭闯荡起二难度的区域,已是毫无问题。而拓跋玉儿和苏媚互相之间虽然有些看不对眼,但在高旭跟前还是很融洽的,嗯……至少目前如此!
而途径东海氐人国巨海盘踞的地域时,宇文拓停下了剑光,紧紧盯住下方,露出了喜色。
“别看啦!崆峒印就在下面,不过那不是重点,很快我们就不需要了……”高旭这句话中透露出了一些端倪,别说宇文拓听得莫名其妙,就连心丧若死的独孤宁珂都竖起了耳朵,眼珠子转动起来。
高旭明明知道神州大劫,需要使用上古十大神器封印天之痕,怎么还说崆峒印不需要了?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不过能知道崆峒印的下落已经是意外之喜,宇文拓倒没有急切到立即夺取的地步,便暂时压下疑惑,一路向东。
以这两人的实力,御剑速度何其之快,不过大半日,仙山岛便到了。
只见远处山势连绵,剑峰笔立,轻烟隐隐,近处飞瀑清流,好似一幅泼墨山水一般,倒是似足了游戏里的风格。
仙山岛的面积并不大,陈靖仇等人到来,还需要经历些迷宫,而高旭宇文拓直接用飞的,自然瞬间就找到了何然和古月圣隐居的天外村。
如此大的动静,也早已惊动了这两位轩辕剑二的剧情主角。
何然不复当年的俊朗,已经是位童颜鹤发的老翁,松风鹤骨,红光满面,精神矍铄,而千年白狐古月圣依旧是那副丰神炯异,神采非凡的模样,与何然一对比,那真是让人感叹——岁月是把杀猪刀啊!
原剧情中,这两位在天之痕里谱是非常大的,先是对弈抚琴,考验了陈靖仇一行的心性,然后陈靖仇和于小雪又分别为拓跋玉儿舍生忘死,方才感动了古月圣,让他们去采摘血露蟠桃。
当然,这一番事情的原因却不是两人变得骄傲自大,却是由于早年有人带着一位垂死童子,来到岛上求古月圣相救,当时古月圣慨然答应,耗费了大量真力,方才将那孩童救活,谁知那孩子长大之后,竟成为残害天下,滥杀无辜之人,这件事一直让古月圣愧疚不已!自此后,他就不再愿去过问人间之事,所以一开始才会严词拒绝陈靖仇一行。
好在古月圣仍旧是外冷内热,古道热肠的性格,不帮忙则已,一帮忙就会帮到底,原剧情中他替下重伤的宇文拓主持失却之阵,损失数百年功力,亦是毫无怨言!
至于何然,就更好说话了,只不过他修成仙的时候年岁已大,实力反而不如男配古月圣,可怜他身为轩辕剑一二两代的男主角,混得不如意啊不如意!
面对这两位曾经与魔界争锋过的剧情主角,高旭开门见山,先将宇文拓昆仑镜转世的身份介绍了一下,然后再说出九天神州结界的天之痕浩劫,就显得极为信服了。
果然,面对这席卷神州的大劫,何然和古月圣义不容辞,毫无推诿之色,而于小雪也提前被古月圣激发潜力,开始找回属于女娲石的记忆及使命。
“高旭,你到底准备干什么?”就在这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时,独孤宁珂终于按捺不住了,瞪着眼睛问道。
见宇文拓亦同时注视过来,一副夫唱妇随的模样,高旭嘴角弯弯,露出了一个很和善很的无害笑容,说出了一句煞气四溢到了极致的话来:“很简单啊,我准备借助仙山岛上的盘古斧,率先破开结界,杀入魔界!杀他个血流成河,十室九空,看他们……用什么来侵入我们中土神州!!!”
杀?入?魔?界!
这四个字一出,包括宇文拓在内,所有人都怔住了,彻彻底底地怔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