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书屋 > 其他类型 > 隋唐风云录 > 第293章 孙思邈再进皇宫

第293章 孙思邈再进皇宫(1 / 1)

李福毅上朝的路上,远远就闻到了烧饼的飘香,想到昨天吃得意犹未尽,心想是不是该坐下来踏实地吃上两个,再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胡辣汤。李福毅骑马走近,看向摊主,正看到摊主人双目如电,锁定自己,心中一惊,就见其手一扬,一道寒光激射而来。李福毅不及反应,被飞刀击中胸口,撞下马去。

护卫们见到盖逸豪突然出手,大惊之余,不忘早已操练好的动作,两人上前搏杀,其余人迅速围绕李福毅散成一圈,防备其它方向的袭击。盖逸豪一招得手,转身飞奔。

长安城建设的极为规范严整,东西和南北方向各自均匀分布了十几条街道,划分出了一百多个‘井’字区域。每个这样的区域称作坊,都被围墙圈成封闭体系,由保长负责治安,街坊邻居相互监督。盖逸豪是外人,不敢踏入坊间,只能沿街狂奔,希望冲出城外。

各街角的高处都有岗哨,他们看到了逃跑的刺客,敲击梆子示警,一支支沿街巡逻的禁军小队闻讯汇集。盖逸豪好不容易跑到东城的城门前,见到吊桥高悬,一队士兵严阵以待,只好拐弯沿着城墙跑。盖逸豪见到前面一队禁军过来,知道无路可逃了,盘腿坐下,掏出火折子点燃了外衣,一刀扎向自己的胸膛,直没刀身。盖逸豪穿的是浸透桐油的雨衣,腰上系了一条装满火药的布带,不一会儿,呲啦声响,一团火球冒起,将盖逸豪笼罩其中。

李福毅从马上摔下,却并未失去知觉,觉得左胸剧烈疼痛,看到左胸上插着飞刀,只露出刀柄,吓得险险晕了过去。李福毅见刀柄在动,手摸刀柄,竟然一下拔了出来。“哦---”,探出的刀刃不足一寸!

李福毅看到一张纸条从刀身根部探出,抽出纸条看到一行字:“非刀不利,乃刀击芴板也。”李福毅深深地呼吸了几下,感觉并无大碍,心中有所醒悟。

李福毅捏住刀尖往出一拽,又是一把刃长九寸、寒光闪闪的飞刀了。

李治闻报,李福毅遇刺,幸亏放置在胸前口袋中的芴板挡住了飞刀,捡得一条性命。李治极为震惊,难以想象,有人在长安城内刺杀重臣,太过骇人听闻了,必须彻查!李治敕令徐世绩、许敬宗、李福毅负责调查此案,有意无意间,将长孙无忌系的人员排除在外。

刺客自焚而亡,面目全非,搜查他的居所,没有任何线索,可见组织严密。越是查不出线索,李福毅等人心里越是明确,此案的幕后黑手必是长孙无忌,舍此谁能做到天衣无缝?!

李福毅没有对任何人说出刺杀波折,闭口不提凶器是一柄伸缩刀。李福毅思索,此刺客决然一死却又巧妙设计救我一命,说明是被胁迫出手,此人夹在朝廷二大势力之间,只有如此方能保全家人,令人肃然起敬。以长孙无忌之奸猾,即使追查到刺客的背景,也必然与其无关。

李福毅主张在没有新的线索之前,不必继续耗费精力了,不要为此耽误了朝中大事。徐世绩和许敬宗也认为目前全无头绪,又不能公然调查长孙无忌,都表示同意。朝中许多大臣都将此事归结到长孙无忌身上,认为他太过狠毒,开始与其疏远。李治坚定了拔除长孙无忌的决心,只是还没到动他的时刻。

李福毅遇刺在社会中广为传播,中书令上朝途中遭到高手刺杀,但吉人天相,怀中的笏板挡住了刺向胸口的飞刀,只负轻伤。刺客飞逃,在城墙根下自焚,其人自燃,大火熊熊,烧得只剩焦黑的骨架,也是奇哉。

知道盖逸豪底细的人知道,这是盖逸豪用生命谱写的最后杰作,只能默默祭奠,暗自神伤。

武后的长子李弘被李治封为太子,从小多病,让母亲操碎了心。武后打听到孙思邈在终南山隐居,就跟李治提起,李治一道圣旨,召其入京。

李弘年方四岁,瘦小的身子,一双大眼灵动可爱。孙思邈一边逗弄小儿,一边号脉检查。李弘也喜欢这个慈祥爷爷,坐在孙思邈的腿上任由其摆弄。孙思邈查问病情,武后坐在一旁,亲自回答。

孙思邈告知,这病是肺痨。武后心里咯噔一下,虽然他从太医们的支支吾吾的语言中,怀疑是此病,但是一直不肯接受,因为肺痨是不治之症。

孙思邈安慰武后:“小儿精气尚好,耐心治疗,是有望治好的。”孙思邈辨证施药,开了药方。武后看过药方,其中成分并无特殊难寻的奇珍,但与以往的药方都有所不同,只能自我安慰:“吃了神医的新药,必然好转。”

一个疗程下来,李弘病情好转许多,不再夜晚盗汗,睡觉也安稳多了。孙思邈再度望、闻、问、切,开出了新的药方。武后见儿子病情好转,信心大增,想要尽可能报答孙思邈,得知孙思邈花费几十年心血所著的《千金要方》已经脱稿,提议由太医署付梓印刷。此时尚未发明活字印刷,只有雕版印刷,就是将每页内容的镜像雕刻在模板上,再付诸印刷。故而,印刷一本书是极为昂贵的。

孙思邈表示感谢,并说道:“能否给我多印出二百本,我要携书出游,分发给民间的郎中,他们对我完成此书帮助很大。”

武后听了感动:“您老都如此高龄了,还惦记着民间疾苦。”

三个疗程下来,李弘病情大好。李治听到武后高度评价孙思邈道行高深,太子病愈有望,心中大喜,加封孙思邈为谏议大夫(四品散官)。孙思邈上书推辞,并提出放其出宫,李治置之不理。孙思邈这才发现,出宫之日遥遥无期了。

武后见李治强留了孙思邈,深感抱歉,深知李治外表温和,但内心刚愎,一旦做出决定,是不允许别人违逆的,若是自己现在劝说,可能适得其反。

孙思邈住在皇宫内的门下坊,紧邻太医署,武后亲自前往孙思邈住所拜访。见孙思邈爱答不理,知道他在生气,极尽女性的温柔进行开解。孙思邈喜欢武后的聪慧和善解人意,也不再绷着脸了,二人聊的投契,话说开来,孙思邈自嘲道:“帝王之思,总是居高临下,有道是‘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上次我给先皇看病,就差点被留下。”

孙思邈给李世民治疗后背疽疮,当时的武后还是先皇的武才人,随侍在旁,清楚此事,不禁动问:“那你是如何脱身的?”

孙思邈笑道:“我那次不是皇上召去的,是尚秀梅请去的。好像是尚秀梅冲着先皇一发火,先皇就乖乖放行了。”

武后听得掩嘴而笑,也分享自己的见闻:“先皇派兵进剿胡荣,秀梅姐就不进皇宫了,我见先皇唉声叹气,拿她没辙。”

孙思邈感慨:“世上能对皇上不买账的人没几个。”

武后建议道:“我想说动皇上,组织力量编纂药典。”

孙思邈道:“这是造福苍生的好事,若能如此,我在此也不算虚度。”

武后寻机对李治说道:“《唐律疏议》在您的指导下编撰完成,这是国家法制的里程碑,必将流传千古。以后还可以编纂国家药典,恩泽天下苍生。”

李治被武后哄得高兴,说干就干。第二天,李治在朝堂上提出要编纂国家药典,群臣无人提出异议,也无人主动要求参与,这与《唐律疏议》相比无足轻重,是枝节末梢的小事。司空徐世绩却上奏道:“臣喜研医道,曾撰《脉经》,今有此良机,愿主持此事,必尽心尽力,尽早完工。”biqubao.com

李治大喜,同意徐世绩的奏请,委派其主持编纂工作。

武后召见徐世绩,推荐孙思邈,徐世绩惊喜不已。武后告诉徐世绩:“我也想为编纂药典出力,若遇到任何问题,不必劳烦圣上,尽管和我说。”徐世绩起身感谢恩典。

徐世绩挑选了勋官苏敬等数位儒臣和二十多位医官,开始编修本草,委任孙思邈为总编。徐世绩尽量找时间多和孙思邈接触,向其请教医道,收获颇丰。孙思邈一眼看出徐世绩的特殊,他是久经沙场、漠然生死之人,透过其眼神,看出他的淡淡落寞。孙思邈知道朝堂上又在老调重谈,权力纷争,徐世绩肯藏身于此,足见高明。

谈到辽西生产的各类中成药,引发了医药大变革,孙思邈顺口说出了胡荣曾经和他一起研究药理、开发新药。徐世绩请教:“胡荣是个什么样的人?”

孙思邈答道:“处于不同的立场,或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待一个人的看法是不同的。我看他是一个道法高深之人。”徐世绩听了深受触动。

《千金要方》的雕版刻印完成,开始复印,武后交给了孙思邈二百本新书。孙思邈看到新书面世,心生欢喜,将这些书托付给徒子徒孙,让他们广为传播。

武后灵机一动,向李治建议:“将《千金要方》多印数千本,分发到全国各个县衙,可以让当地郎中借阅,救治百姓。”

李治摇头道:“如此耗用颇多,无此必要。”

武后默然。

最新小说: 黄沙城 剑网三:魔改从纯阳开始 穿成虐文渣攻后我成了受 我才是幕后大佬 寻寻诱你 跟我回家,我养你啊 红楼之林家谨玉 全球捕鱼:深海渔船 美食家与演技帝 相门腹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