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上)
朝廷的诡异风波与现在的裴旻无关,他当下唯一的念头便是科举。
在来长安之前,裴旻尚且信心十足,觉得以自己的能力,拿个状元什么是轻易之事。但自从与贺知章、张旭结为忘年交后,见识到他们两人在上的深厚功底,真正意识到学无止境四个字的含义。
更进一步清楚的知道想要取得科举状元,绝非不是考取解元那么简单的,尤其是他报考的是进士科。
唐朝科举分好几个科目,其中最常见的是进士科、明经科,除此之外还有秀才、俊士、明法、明字、明算、博学鸿词科等等,其中最难的当属秀才科,不过因为秀才科太难,以至于给封停了。次之是进士科、明经科也是科举中最重要的两个科目。尤其是进士科一般每次入取名额仅是明经科的十分之一,故此最为尊贵,地位亦成为各科之首。也因此时人称进士及、张旭的培养,经史功底日益深厚,或许离大家宗师还有一些区别,但专家的称呼却足以担当。
面对这第一场的经史毫无半点的怯场,看了考题,略做思考,便动笔书写。
除了经史水平的提升,裴旻的字也有了十足的长进,小楷写的越发得心应手,不只是存粹的模仿,隐隐约约的有了自己的风格。
这第一场考试,裴旻顺利一挥而就,完美作答。
第二场诗赋,这是裴旻最头痛,也是最有把握的一场考试。裴旻懂经史,能学经史,可诗赋一道,他实在没有什么天份。不管是后世裴静远还是这一世的裴旻,都是如此。恰恰唐朝重视的正是诗赋,哪怕你经学、时务一般,只要诗赋过关,也能夺魁。也是因为这种风气,唐诗才会在历史上留下灿烂的一笔,走在诗词巅峰的李白才能够让高力士这样的人物为他脱靴。
裴旻的头疼是因为实在没有才能,把握自然是穿越者独特的天赋……
唐诗三百首,即便舍去此前以及这个时代的诗人,依旧有很多选择。
裴旻深思熟虑,在记忆中选择了李商隐的七绝诗。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也是裴旻最喜欢的诗人之一,尤其是他的几首无题情诗更是写情书最佳的参考。经过一番抉择,他将李商隐的《锦瑟》写在了答卷上: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的李商隐的力作之一,裴旻相信哪怕是李白与他同台竞技,只要对方不写出《将进酒》这类的千古诗句,都未必能够胜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