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与曹操
中书省!
作为大唐的中心行政,中书省拥有的权势可谓仅次于皇帝。
大唐行政制度是由中书省决策,再通过门下省审核,经皇帝御批,然后交尚书省执行,也是大唐王朝最负盛名的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的长官目前还是宋璟,这位可比魏征的名相,正兢兢业业的站着最后一班岗。
裴旻与宋璟、张说关于封禅行程的探讨,也到了最后关头。
这天裴旻直接在中书省的政事堂进餐,享受一下宰相的伙食待遇。
一并共进午餐的除了宋璟、张说,还有苏颋、张嘉贞。
这几日,裴旻天天来政事堂唠叨,诸多宰相都跟他混熟了。
一边吃饭,一边商议国家大事,在唐朝算是优良的风气。
这刚吃了两口,宋璟习惯性的就说了起来:“陛下移驾东都之议,是裴公于陛下说,还是我等于朝会上建议?”
裴旻咽下了口中的食物,说道:“就由宋公说吧,这移驾东都是国事,与我本职无关。由宋公来说,最是合适。”
这封禅的行程,裴旻自己经手的时候,做了详细的分析规划。
大唐官道驿站纵横交错,他采用了规避繁华时段,修改路线等等手段,将扰民的程度降至最小。
但长安到洛阳这一线,困扰裴旻许久。
作为大唐王朝的西京与东都,这每日来往长安、洛阳的学者、商贩、旅人、百姓等络绎不绝。
长安、洛阳的经济民生,一个灵命人送上了好几份的美食。
“谢陛下赏赐!”在政事堂进餐的裴旻与宋璟、张说一众宰相赶忙拜谢。
吃着李隆基赏赐的醋芹,宋璟居然忍不住感慨一叹道:“今日是托裴公的福,才能又得陛下赏赐菜肴。”
这国之宰相地位崇高,是当朝皇帝的臂膀,手中权势仅逊色帝王。尤其是首相更是有权利驳回圣旨。
因故历朝皇帝莫不对诸宰相常示恩宠。
宰相每日不是在廊下就餐就是在政事堂吃饭,而皇帝每有美食或者不想吃的食物,皆会让人赏赐给不远处办公的宰相,以表君臣和谐。
这赏赐膳食也是日常恩宠,几乎是历代帝王,天天必做之事。
即便君臣有矛盾,依旧会做做样子。
但李隆基就不!
作为李家皇室诸多奇葩之一,李隆基很忠于自己的感觉。
喜欢就喜欢,不喜欢就不喜欢,绝不做作。
他喜欢武婕妤,所以武婕妤错的也是对的,他讨厌宋璟,即便宋璟是对的,也是错的。
自从宋璟当先以百官逼迫武婕妤进冷宫之后,李隆基就没有赏赐宰相半点膳食,不闻不问。
到了今时今日,也没人看好宋璟这位首相的前途,他的下场比弄一言堂的姚崇更加凄惨。
不过宋璟就是宋璟,即便知道了自己的未来,依旧兢兢业业的在位上干好每一件份内之事。
只要他还是一天的宰相,就没有一个大臣敢有懈怠之心。
“宋公,过奖了,你担得起这奖赏!”
裴旻也只能如此安慰一句,若是李隆基问他宰相这方面的事情,他定会给宋璟说好话。
如宋璟这样的直臣实在难得,只是李隆基根本不会开这个口,而他也不可能直接在此事上给李隆基提建议。
任命首相之选,是皇帝一人的权力。
除了乱臣贼子,没人能够干涉。
宋璟、张说送裴旻离开中书省,宋璟叹道:“此次封禅归来,大唐就交给道济了。”
张说也不知如何开口,只是叫了一声:“宋公!”
张说是难得的文武全才,迄今为止,已经两次拜相。
在多相制的唐朝,宰相与首相是有极大差距的。
已经多次升任宰相的张说,早将首相视为心愿,但是宋璟的人品道德就如昔年魏征、马周一般令人敬佩。
张说从他手中得到首相之位,让他心底很是矛盾。
“无妨!”宋璟心中固有遗憾,但走到了今日,却也看的很开,笑道:“能够辅助明君,一展所学至今,早已不负此身。道济,你才略更胜于我,未来由你辅助陛下,在下非常安心。只是你脾气有些暴躁,对于属下过于苛刻,希望你能好好改过。此外,对于裴公此人不要以常理度之。如此人物,依我看来不是诸葛亮,就是曹操,甚至更过。好好用之,将会为我大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若因各种原委,只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