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均力敌
做为赵孝锡一手打造,用来对抗番邦精锐骑兵的鬼骑军。这支骑兵中的每个成员,放在江湖上至少也称的上二流高手。别小看这二流,那毕竟也是入了流的高手啊!
拥有绝佳的武功傍身,加上这些武者都拥有一身精湛的骑术跟箭术。这三者结合在一起,发挥出来的战斗力,自然是异常惊人。毕竟,这是真正精锐中的精锐啊!
真要说起来,这支鬼骑军的官兵,很多都是赵孝锡王爷卫队中的一员。这些人,也可谓上马便能骑战,下马便能步战的多用途兵种。
对于这些鬼骑军的将士而言,除了赵孝锡一人外,任何人都指挥不动他们。就算赵煦身为皇帝,也没法让他们听命行事。这种忠诚,也可谓是绝对唯一的。
这支鬼骑军中不少将士,都参加过西北的骑兵对决。此次再次有幸,跟赵孝锡并肩作战,这些将士自然非常高兴。觉得又能见识到,赵孝锡在沙战上的英姿。
一万多骑兵,深夜行军动静自然不小。可这个时候,两国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丰台平原之上。没人会想到,大宋还有这样一支奇兵,在最后 伺机待命出征。
辽西来的一万精锐骑兵,赵孝锡并没夺过指挥权,还是教给乔峰指挥。赵孝锡的麾下,只有这一千鬼骑兵追随。其余密营的武卫骑兵,则继续他们的骚扰敌后的使命。
经历了一个在很多人看来,即短暂又漫长的夜晚。清晨起来的宋军将士,便听到辽军大营响起的号角之声。听到这种号角声,章惇等人立刻意识到,辽军今日要总攻了。
这种号角声,对于一些跟辽军打过交道的将领而言,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号角响起,便意味着骑兵总动员。在这时动员骑兵有何用意呢?
顾不上陪赵煦用餐,章惇惇却开始安排步军阵营,不断的往前进击。
对于章惇而言,他清楚宋军的骑兵,相对辽国而言略输一筹。可步兵对战,他还是有信心完胜辽军。于是,在骑兵开始纠缠在一起,步兵方阵便开始压上。
预料到这种情况的耶律良才,很快下令道:“现在轮到步兵上,告诉那些统兵将领。在骑兵没完成战斗前,不许宋军步兵上前一步。言退者,杀!”
这个时候,容不得有任何仁慈之心。耶律良才,也清楚一战功成万骨枯的道理。这事关国运的一战,只要能胜,死多少人他都不会在意。
伴随着耶律良才有些冷酷的命令下达,辽军的步兵同样开始出击。面对主动发起进攻的辽国步兵,章惇也清楚。步兵间的对决,也开始了!
看着双方的步兵,开始朝廷箭射盾防的试探性攻击。章惇却还是下令,步兵方阵继续往前压。只有压到辽军失去方寸之时,才是两军真正的决战开始。
面对宋军稳如磐石般的军阵推进,辽军的步兵统领们,能做的便是指挥部下。亡命般的向前,以血肉之躯阻拦宋军的前进,替本方骑兵争取时间。
步骑开始全面接战,丰台平原上的刀兵之声,也变得响彻云霄。在这个时候,双方真正的统领,却都待在本阵的后方,时刻注视着战场的局势进展。
相比赵煦这方,炮队跟火枪队还未接战。辽军这边,重装骑兵同样没有出战。也许两方都清楚,这些兵力都要保留到最后决定胜负是之用。
在这个时候,边军的骑兵们,才真正意识到,他们与辽军骑兵间的差距。有时候,那怕两人对付一个辽军骑兵,胜利的也未必是他们。
真正充当根基的骑军将士,此刻也爆发出他们最强的战力。能被挑选进骑军中,他们都是精锐中的精锐,这个时候才是他们真正一显身手的时刻。
宋军骑兵这种悬殊的区分,让辽军骑兵也显得非常不适应。有些对手,觉得很容易便能对付。有些对手,却觉得异常棘手。以至他们根本分不清,对手强与弱!
也许这种不解之意,令宋军骑兵跟辽军骑兵的交锋,变得越发势均力敌起来。而伴随着战局的拖延,双方的骑兵损失,自然也在不断的减少当中!谁胜谁负,真的还是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