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世范施
研究室内,当刘昌赫下出那步“**一断”以后,曹燕子和李石佛开始跟朴记者详细讲述,他们俩和刘昌赫昨天是怎么研究对付李小强的办法。
“所谓针对性的下法,总的原则其实只有2个:了。。”
“哦?曹国手的意思是说。大家已经找到李小强的弱点了吗?”
不能怪朴记者问得那么急切,事实上在整个世界棋坛,尤其是韩国棋坛和日本棋坛,“李小强弱点在哪?”一直都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
“李小强当然有弱点。只要是人类下棋,那总是有弱点的,区别只在于你能不能抓住人家的弱点而已。我们三个昨天商量了很久,我们综合昌赫自身的特点,认为李小强也许有一个弱点能够加以利用。至于李小强的这个弱点是什么。。。”
说到这里。曹燕子嘴角挂起一丝很诡异的笑容:
“。。。这个意见是石佛提出了的,还是让石佛跟你讲解一下吧。”
朴记者把目光转向李石佛,李石佛的话却非常简短:
“我们认为李小强有时会下出过分的棋,也许这一点可以加以利用。”
“哦?”
虽然李石佛的话非常简短,但这一刻的朴记者已经完全明白李石佛的意思,李小强行棋向来喜欢积极主动,有时候他的很多招法都在“积极”和“过分”之间游走。说实话这其实并不能算是李小强的缺点,更准确的描述应该说这是李小强的一个特点。很多棋手都为李小强这个特点而头疼,因为你没有那个实力的话,就算李小强下出一步过分的棋。你也很难抓住,而你一旦抓不住,那么这步过分的棋就会变成好棋。
在这个世界上,能抓住李小强这个弱点的棋手已经不多,李石佛勉强算是最有把握的一个。这个时候的朴记者同时也知道曹燕子刚才为什么会笑得那样诡异了。
因为李小强的这个特点,恰好就是曹燕子的拿手好戏。曹燕子的“柔风快枪”其实就是这种风格。李石佛为什么比其他人更能抓住李小强的弱点呢?他这个本事就是在曹燕子的千锤百炼下得来。
不过想通这一切后,朴记者并没有显得高兴,他现在更是悚然而惊:
“怪不得目前的李小强被认为是整个世界棋坛最难对付的棋手呀,他的确是相当全面。韩国棋坛最顶尖的三大高手,刘昌赫最擅长的他也擅长。曹燕子最拿手的他更拿手,难怪他们两个一碰到李小强总是一筹莫展,今年曹燕子在李小强手上三战皆败,这和刘昌赫的输棋其实是一个道理。还好我们还有李石佛。至少李石佛还是能够勉强和李小强抗衡。。。”
是的,在朴记者的内心,他确实是认为李石佛只是“勉强”能够和李小强抗衡。
李石佛的官子功夫天下。不过呢,即便是“理性”如朴记者,他依然对接下来的3盘棋充满期待:
“。。。当年林海峰挑战坂田荣男的时候,所有“理性分析”都认为坂田先生占据绝对上风。8年前曹燕子和聂旋风争夺首届“应氏杯”冠军时候,所有“理性分析”都认为聂先生必将获的最后的胜利。笔者注意到:这次的情况其实和前两次的情况有点像。现在所有的“理性分析”,还是认为李小强占据一定上风,这其中也包括笔者,和大家说实话,当笔者自己进行“理性分析”的时候,内心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是最后的结果呢?最后的结果会是什么样?这时候笔者当然无法说什么。笔者现在唯一能说的是:我对接下来的3盘棋充满期待。。。”
不仅朴记者在期待,其实很多人都在期待。甚至有不少人开始为李小强感到担心。因为朴记者把林海峰和聂旋风的例子都搬出来了。他的话,看上去好像是有那么点道理
第2局比赛和第3局比赛之间,有一个礼拜的间隙期。第2局比赛结束之后,刘昌赫等人就飞回国内。但吴清源先生倒是留在京城,老人家现在毕竟年纪大了,经不起这样来回折腾。
这一天,在中国棋院内,李小强有一场和古大力的“围甲”比赛,吴清源先生居然兴致勃勃的出现。
“小强,来,我和你说几句话。”
在这个时候,棋院里可是有很多人,当大家看到这一幕后:
“哦?难道吴清源先生现在是想指点李小强几句吗。。。”
包括李小强在内,这时候很多人都这么想。因此当李小强来到吴清源先生身边的时候,张大记者,常韧圣,甚至古大力等人都围了上来。
“我听说,在中国古代棋手中,小强最欣赏的是施襄夏,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听到吴先生说出这话后,李小强一愣,他没想到吴先生会用这个话题开头。没等李小强回答,吴清源先生继续说道:
“按说以你的风格,你应该和范西屏的棋风更像啊,倒是李石佛朴实的棋风,和施襄夏更像。。。”
说到这里的时候,吴清源先生笑着问旁边人:
“大家说对不对?”
这还有什么说,大家自然是同声附和,张大记者更是笑得很开心:
“对对,李小强和李石佛,那就是当世范施啊。。。”
不能怪张大记者笑得那么开心,虽然施襄夏和范西屏是同一等级的顶尖高手。但这两人的江湖地位,还是稍稍有点差别的,所谓“范施范施”,就很少有人说“施范”。这其实就和“李小强第1,李石佛第2”是一个意思。
张大记者在笑的时候,李小强却没有笑。他在思考吴先生提起这个话题的意思。
吴先生想说什么呢?(未完待续。)
PS: 在韩国那些老一辈棋手中,作者其实一直比较喜欢刘昌赫,一来呢他是业余棋手出身,二来呢很多人都知道,刘昌赫当年可是“国际主义战士”。当年可给我这样的棋迷带来不少欢乐。因此我一直想找一盘刘昌赫的代表作介绍给大家。后来翻了一些棋谱,发现刘昌赫的代表作还真不好找,至少没有像林海峰“叩桥不渡”或者李石佛“现代版闲着之妙手”那样的经典代表作。
不过总体上来说,这盘小强的败局,我个人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我自认为写出了刘昌赫的特点。另外再和某些人说一句,如果包含在番棋赛内的败局大家都无法接受的话。那么这本书,我就真的不知道怎么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