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师
京师,西苑。
夕阳如火,这几日竟然出奇地不冷。
自从小冰河期以来,北方的天气一年比一年酷烈,往年间这个时候,京城已是冷入骨髓。但今年却怪,前一阵子是下过几日连天大雪,河上也封冻了。可一连多日的艳阳天,雪不见了,河水也解冻。
这本是一个不错的气候,可是,各地却旱起来。
新晋的内阁阁臣大学士礼部尚书刘宇亮从西苑走出来,身上全是汗水,只感觉脚下软绵绵的,踏不到实处。
昨日卢象升和杨延麟夜袭后金老营无功而返之后,怒气重重地跑进京城要找杨嗣昌讨要说法。以刘宇亮的观察,崇祯皇帝还是有些怵卢建斗的,本欲先将此事搁置到一边,待到大家都冷静一下,再做定夺。
可就在这个时候,惊人的消息传来,高起潜所率的关宁军竟然吃了一场空前败仗。
不但部队溃散一空,就连这几年关宁军所积累的粮秣物资也尽落敌手。
建奴获得了极大的补充军心士气大振的同时,京城的军队也从这个时候得不到任何给养。这个时候,京城外围,已经没有可战之兵,整个战局可谓是空前恶化了。
到这个地步,崇祯皇帝若想在不闻不问已经没有任何可能。
于是,一大早,圣旨和各道命令如流水一般从西苑中发出去。
皇帝的程,大家也没有说这事的心思。
不过,皇帝还不放大家走,又讨论了半天,仍拿不出一个主意来。
这个时候,大学士刘宇亮也不知道是中了什么邪,突然想起这大概是自己出头的好机会。对于这个皇帝,他是最了解不过了,用人做事都是骤急,只要你能够在他面前说上几句大话,说不定就能升你几级官。
当年袁蛮子不就是因为“五年平辽”就被崇祯提拔到辽东做督师的吗?
崇祯皇帝自登基以来,用人急骤,今天可以将你提拔到重要岗位,说不顶过得两天,他一个不高兴就将你给免职了。内阁受灾甚重,这些年,究竟有多少人做个阁楼,刘宇亮也数不清了。
他之所以能够熬进内阁,倒不是因为他有什么才能,又或者在皇帝心中中有很重要的分量,完全是朝廷无人可用,这才将他这个老人推了进来。
但内阁中,温、周、杨嗣昌都是强人,刘宇亮简直就是被人忽略的存在,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被赶了出去。
刘宇亮自然不甘心就这么默默无闻下去,但凡有上进的机会,他却是不会放过的。
想到这里,他一时热血沸腾,鬼使神差地站了出来,自请视师。
所谓视师,就是督率军旅,同军中的监军一样,类似于后世的政委,对于军事计划有最后决策权。
他身为内阁阁老,如果下到军队里去,对于士气自然是一种极他的鼓舞。再加上威望不低,毕竟是个宰辅,用来协调各军、军地关系,自然最好不过。
崇祯皇帝自然是惊喜莫名,立即就准了,还照例赐下尚方宝剑,命他明日就出城去。
不过,等到皇帝才夸奖完毕,刘宇亮却清醒过来:不对,不对,这事好象有什么地方不对!
这次代天子视师,固然大权在握,风光不可一世。可得离开城防坚固的北京,跑到外面的野地上去。
城外见天都在打仗,特别是昨天建奴突袭通州高起潜大营,那厮杀声,甚至传到城里来了。关宁军什么部队,那可是大明王朝第一能打的军队。国家没有九百万两银子军费撒下去,又有天启、崇祯两代帝王几十年的经营,军中不知道有多少精兵强将。可一遇到建奴,只不过半天的工夫就彻底被人给打得崩溃了。
刘宇亮这人做官虽然糊涂,可自己有多少斤两却还有自知之明。既然那么多带兵大将都输在建奴手头,就两能征善战的卢象升也没能在辽东鞑子的手上讨到便宜。自己出城去视师,若是遇到建奴,只怕输得比他们都惨。
这个崇祯皇帝他可清楚都是,爱你是恨不得将你捧到天上去。可一旦发现你不过是大言炎炎之辈,立即将会恨你入骨。可以想象,只要建奴手上输上几场,说不定他刘宇亮就是下一个袁崇焕。就算不死在东夷手上,也难免在菜市口走上一遭。
如今的荣光固然使人迷恋,可将来的如铁国法却让刘阁老战栗了。
在皇帝夸奖和群臣的称赞声中,刘宇亮清醒过来。立即做出一个让所有人都愕然的动作,他扑通一声跪在皇帝面前,大说了一通得陛下信重,将这千斤重担压到老臣肩膀上,命老臣阅视三军,臣感激涕淋。无以为报,只能肝脑涂地、杀身报国云云……这话说得非常有技巧,不觉中,他已经将“视师”二字偷换成了“阅视”。而这两个词的意思却有天差地别的区分,视师就是手握兵符,带兵杀敌,那是军事行动的责任长官。而阅视却是代表天子巡视军队,鼓舞士气,检查工作,不需要和敌人白刀子进红刀子出。说穿了,他这个工作类似于后世的中央巡视组外带慰问团。下到部队后,只听取下面的意见,然后下情上达,根本没有任何审判权,也不用承担任何责任,纯粹就是一个传声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