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群雄逐鹿 叔侄殊途
天色方明,在兖州刺史府内百转千折的廊间,便有一名青衣文士疾步而行。
他那清秀儒雅的面容上掩不住一丝浓重的忧虑,所过之处不断有府中卫士和下人躬身恭唤:“荀先生!”换作平日,他必定会放缓脚步,回以一个亲切的笑容。然而此时,他却是一路恍若未闻的疾行过去,留下身后一张张愕然的面庞。
恰恰转过一处院门,迎面亦有一人快步而来,两人险些撞个满怀,不由同时失声低呼。
“主公!可算是寻到您了!”那荀先生面上闪过一丝喜色,他有些近乎失态的一把执住对面那人之手,叫道:“彧正有军机要事上禀!”
“原来是文若啊!”那主公身长七尺,细眼长髯,一脸精悍之色,正是兖州刺史曹操曹孟德。他就势挽住荀先生的胳臂,微笑道:“好好好!你我正是不谋而合!且随我去瞧一件物事,而后细谈军机要事不迟!”
那荀文若正是曹操属下,正是要将东西两处地盘连成一线啊!这么算起来,南汉扬部下的精锐至少有十余万之众!”
“麻烦了!”他冷汗涔涔而下,不由在室中反复踱步:“凭着我们眼前这点实力,如何能够与之相抗?难道真要投靠…….”
“主公,您多虑了!”荀彧终于忍不住出言:“南汉扬部属虽众,然而其敌更多,无论是袁绍、袁术、公孙瓒,还是马腾、韩遂、陶谦、刘焉、刘表之流,都已将渤海军视为头号大敌,这也是渤海军一直隐忍不发的根本原因!无论他如何强盛,至少在眼前,也绝计不是众家联手之敌!”
“更何况!”他从容微笑道:“主公此刻所虑者,不应是如何对抗渤海军,而是借着渤海军强势而起之势,又趁着我们两家正是同盟之时,行那水涨船高之事!”
“恩?”曹操眼神微现迷茫,显然一时没有把握住事情的关键。
“道理很简单!”荀彧淡淡道:“渤海军借我们之手扰浑了一池之水,我们何尝不可趁乱而起?此时,袁绍、公孙瓒相攻正急,李傕、郭汜和韩遂、马腾、刘焉之流的目光全部集中到了南鹰身上。而我们的大敌袁术已成溃败之局,只要快速攻破袁术,那么距离我们更近的豫州刘备、荆州刘表和徐州陶谦,就可以成为主公下一步的踏脚之石!”
“时不我待啊!唯今之计,必须全力攻略周边,迅速扩充实力!”荀彧目光炯炯,话语中透出强大的信心:“恕彧冒犯,若再不思进取,仍持保守之道,必当饮恨收场!”
“彧不才!”他长掬到地:“愿随主公披荆斩棘,建功立业,还我大汉朗朗乾坤,从此一同名留青史!”
“说得好!”曹操猛然上前,一把执着荀彧之手,眼中竟有些微微湿润:“若非文若一番抽丝剥茧,令我豁然开朗,仍处于梦中啊!你真乃吾之子房也!”
“主公!”荀彧心头亦是一阵激动。身为谋士,能得主公如此品评,夫复何憾?
“嘿嘿!今日收获,真是令人振奋!文若之言固然有如暮鼓晨钟,而南汉扬亦是良师益友啊!”突然间,曹操仿佛有如脱胎换骨一般,心神分外清明,他趴在沙盘一侧,顷刻间灵思泉涌:“一招长途奔袭,加上里应外合,便断了袁本初的粮道,硬是生生扼住了攻打公孙瓒的进度,令两家动弹不得,这一手要好生学习…….还有这招东西分治,也是好生厉害,竟可同时控制数千里疆土的天下大势,换作是我,还可以安排汉中太守假意加入敌对势力内部,掌握情报…….说到情报,你们荀家在李傕身边的那个族人就至关重要…….对啦!”
他突然抬起头来,向着荀彧眨了眨眼睛:“你说,南汉扬身边的荀攸,能不能为我们所用呢?”
荀彧正被曹操身上那惊人的变化震得说不出话来,闻言一呆道:“荀攸?属下也曾几次致书前去,却始终没有回音,或许,他正处于南鹰的严密监视之下吧!所以,这个问题请恕属下此时无法回答!”
“是这样啊?”曹操有些遗憾道:“那么有劳文若继续关注,一有消息及时报我知道!”
“哦!一会儿,尚要为文若引见一位我们曹氏的优秀族人!”他瞧着目瞪口呆的荀彧,又是得意一笑:“此人至今仍然不为外界所知,却已为本将秘密练兵久矣,为的便是要练出一支不逊于渤海骑兵的强大骑军!如今,既然我军决意要强力扩张,便不能再将他们雪藏下去了,文若,你且瞧瞧,我们究竟应该先取哪一座城池…….”
他难掩踌躇满志之情,自顾自的一路说将下去,恨不得立时便大展拳脚,却浑然没有注意荀彧一时之间正已心飞神驰:公达啊,公达,此刻你究竟会在何方呢?
“公达!公达?你发什么呆啊!”千里之外的群山之间,一队轻骑正在沿着山间的隐密小径缓缓穿行,一位黑发散肩的年轻将军同样难掩兴奋之情,正不停口的向着身边一位正自目不暇接的文士絮叨:“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看呆了吧?哈哈!多少年了,终于又快要回到家了啊!”
“看啊!到家了!”蓦的,那位年轻将军叫了起来,手指向前方隐隐露出青山绿树之间的高大城池。身后的骑兵们也一起欢呼起来,其中一名骑兵手臂一振,“扑啦啦”一声,一头雄骏的鹰儿振翼向着远方的山中之城飞去。
那年轻将军突然间平静下来,回首向着那目瞪口呆的文士微笑道:“还记得你我之间的两年之约吗?两年时间,转瞬即至!而即将呈现在你眼前的,便是本将最后的秘密…….待你观后,去留听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