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渊源
荀彧躺在病榻上,听着刘辩与戏志才喝酒聊天,颇有些想不明白。
刘辩和戏志才围炉而坐,把酒言欢?这也太诡异了吧,而且他们还说得明明白白,宁做一生之敌,不做朋友。既然如此,那还在一起喝什么酒?刘辩在说什么鬼话,他不趁着这个机会杀死戏志才,还请他喝什么酒。
难道他就是想灌醉戏志才,一刀砍了他?
荀彧思绪如潮,一会儿兴奋,一会儿又悲哀。兴奋的是戏志才马上就要死了,因他而起的隐患很快就会被清除。悲哀的是戏志才毕竟是他的朋友,到玄冥海来也是他的安排,现在戏志才先疯后死,他有无法推卸的责任。如果不来玄冥海,戏志才怎么会疯。以戏志才的心计,如果不疯,他怎么可能被刘辩杀死。
更让他不安的是,赤霄剑也落入了刘辩手中,三大神兵都成了刘辩的战利品,还有谁能治得住刘辩?儒门与皇族的斗争彻底的败了,而最强大的戏志才却因为有失控的危险,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死在刘辩的手中。
荀彧做得可真远啊。”
嵩高山之战时,荀攸曾经对刘辩说过,汉为尧后的说法一直有,但是真假难辩,可是汉为夏后却是公认的。刘辩后来也问过一些人,有说汉为尧后是对的,也有人说查无实据,恐怕当不得真。蔡琰后来给他解释了一下汉为尧后的由来,刘辩这才知道也是汉儒的杰作,但是当时一直没想出儒门这么做的原因。
儒门为什么要给刘氏找这么一个伟大的出身?
现在他明白了,就像王莽把大汉的水德改为火德,只是为了让自己显得顺理成章一样,汉为尧后,也不过是为了禅让给帝舜后人的袁氏做准备。三代禅让,是儒门最为推崇的上古圣王,可是三代之中,禹其实并不在推崇之列,而尧的功绩也不显,他最大的功绩似乎就是发现了舜这个圣人,然后又把帝位传给了舜,因此不惜逼死了自己的儿子丹朱。
既然如此,那刘氏当然应该禅让给袁氏,特别是四世三公,门生故吏满天下的袁氏,拥有凤卵的袁氏。
想通了这一点,刘辩忍不住放声大笑。他越笑越开心,越笑越有趣,最后笑容一收,冷冷的看着荀彧,轻蔑的吐出两个字:“书生!”(未 完待续 ~^~)
Ps:第三更,求推荐,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