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艘的战舰出现,直接就让朱由检有了可以面对西方等国的信心。
虽然现在直接服役的也只有一千多艘,其中又被分成了三片海域维持沿海的平稳。
但不可否认的是,仅凭这一千多艘的战舰,就足以威震四方了。
至于剩下的那些战舰,则是都被隐藏了起来,并没有被表露出来。
华夏,自古有一句老话,那就是财不露白。
明明已经可以威震四方,为什么还要显露出所有战力,吓得所有国家都以你为幻象敌?
这不是没事找事,给自己找不自在嘛?
至于民生,最近的明朝也在朱由检不断的大力普及玉米等农作物下。
现在不敢说老百姓生活有多么好,有多么富足。
但却也达到了饿不死的地步。
能活着,自然没人愿意去寻死,所以随着最开始几年还有一些造反外。
最近的一年,已经安稳了很多,就算是张献忠和李自成两位大咖,现如今也都是各自率领几千的手下,躲在山林中不敢现身。
毕竟这么多年的经验让他知道,只要一现身就会挨打,一现身就会挨打。
这已经给了他们非常难忘的回忆。
所以在一番痛定思痛后,两人几乎相继决定,就躲在山里面养老了。
反正出去就是挨打,甚至还有身死的危机,至于投降朝廷?
别开玩笑了,就凭他们这种造反的大罪,朝廷还能留着他们过年?
国内的情况越来越好,民生也越来越稳定,在这样的情况下,朱由检也终于在历时数年后,也就在三个月前,同荷兰商议好了赔偿事宜。
其中分别就包括了让利一条。
比如,凡是荷兰商会送来的货物,在相同的条件下,就必须要售卖给日月商会,同时在让利一成。
其后就是还要荷兰舰队,保证明朝的船队在西方畅通无阻,保证明朝远航船队的安全。
当然,这些都是附加的,但也是长期的利益,最关键的一点还是荷兰需要让出马六甲海峡的一处天然码头和赔偿白银五千万两。
天然港口,是用于供应明军在那里驻军和修建港口用的。
也正是因为这个港口,才扯皮了数年的时间,足足进行了多达七次的谈判,才彻底谈拢。
七次?
几年?
很简单,因为这个要求涉及到了荷兰国内的利益,已经不是一个东印度公司总督,科恩可以决定并拍板的了。
所以后面几次,几乎都需要荷兰使臣长途跋涉,不远万里的回到荷兰请命。
而朱由检在有了这个马六甲的港口和码头后,他就能保证自己大明的舰队有了一个远航补给,以及驻军的后勤保障。
一个月前,五千驻军已经乘坐一百艘战舰出发,前往了马六甲海域。
同时被带去的还有一千多名匠人,负责在那里开发出一块占地方圆三十里左右的大本营。
却说除了以上这些,明朝这几年也没有丢掉贸易这块肥沃的蛋糕。
除了开始的一年里,朱由检为了借机敲打荷兰,故意停了将近一年的贸易以外。
在一年后,随着两方谈判的加深(荷兰先一步赔偿了五千万两白银)后,也就逐渐打开了一些贸易通道。
虽然还无法达到最开始的那种互通有无,但也让荷兰看到了巨大的利益关系。
而明朝则是利用最开始的一年时间,不断的售卖着郑氏兄弟远航带回来的货物,并在两个月后,又命令兄弟二人咋还有远航而去。
展开了第二次跨越东西方的贸易。
所以在有了一大批物品的售卖后,日月商会不仅没有亏本,反而还趁机大赚了一比。
不过为此,明朝也延缓了宝岛的发展,直到一年后与荷兰逐渐展开贸易,宝岛才再次繁荣了起来。
甚至最近一年的宝岛,仅税银就为朝廷带来了两千万两之多。
可以说,这几年下来,明朝的国力不断的增增日上,其中军力和清廉的程度,大有直追开国之初,太祖大杀特杀时的风容风貌。
而在金银方面,也就是财政方面,更是已经扭亏为盈,现在的国库也开始有了剩余。
至于内帑?
更是被朱由检保持到了一万万两的白银和黄金储备。
可能有人会问,这几年明朝利益这么大,为什么才堪堪扭亏为盈,国库为什么才刚刚有了剩余?
那就不得不说,这些年明朝的亏空有多大了,更不必说还有那些嗷嗷待哺的百姓,等着朝廷养着了。
就说大明朝,这么大的地方,干什么不需要钱?
城池的修缮,各地水利的整治,军饷的补充以及天下官员的俸禄提升等等等等。
还有穷着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
既然朝廷有了钱,那就要为百姓着想了,有些赤地千里的地方其中的水利工程就是一大笔开销,而且还要迁移一些百姓前去将荒废的土地在耕种出来。
更要给那些空荡荡的房屋进行修缮等等。
总之就是,一笔笔金银花销下去,最少的都要以百万两白银起步,多则更是会高达几千万两。
可以说,这还是朱由检穷怕了,手中的一万万两白银没有放出去。
否则也就是扔进汪洋大海之中,听了一个响罢了。
揉了揉眉心,朱由检缓缓从最近几年的发展中回过神来,脸上有些满意掩盖的疲惫。
“前不久宝岛传来消息,说是郑氏兄弟又回来了,看来朕今年又能过一个肥年了。”
想起前不久从宝岛传回来的消息,朱由检的脸上也出现了一丝笑容。
“这一下,估计那些百官又能老实多了,毕竟跟着朕走有肉吃。”
“不过他们这些家伙,也不能好处都被他们占了,这次多少也要让他们出一些血了。”
朱由检看似是在自言自语,实际上自打他开口开始,一侧的王承恩就已经在低头侧耳仔细倾听。
此时听闻陛下说完,他的脸上也忍不住浮现出一抹笑容。
因为他也顺着陛下这趟风,赚了一个钵满盆满。
话说陛下连那些大臣都带上了,又岂能忘了他这个忠心耿耿的内臣?
没错,此时的王承恩也是臣了,早在几年前他就被朱由检提拔了起来。
不仅仅当了西厂的厂公,更是还兼职着宫中的总管太监,以及司礼监的掌印太监等诸多职位。
“陛下说的是,我们跟随陛下赚了这么多,自然应该向朝廷缴纳该有的税银。”
王承恩点点头,掩饰不住脸上的喜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