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凌行知得知后,还特意劝阻了杨立新,他说道:“现在为了节省人力开支,很多企业已经推出减薪、无薪,甚至裁员。这就导致了失业率攀升,可缺工问题,却也很严重。”
“那要怎么做呢?”杨立新问道。
凌行知说:“既然,我们无法从正常渠道获得员工,那就共享员工吧!”
“共享员工?这啥玩意啊?”杨立新第一次听这个概念,觉得有些懵。
于是,凌行知就解释道:“共享用工,意思就是特殊时期阶段性用工紧缺或富余的调节,在尊重员工意愿、多方协商一致且不以营利为目的前提下,将闲置员工劳动力资源进行跨界共享并调配至具有用工需求缺口的用工主体,实现社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员工供给方降低人力成本、员工需求方解决用工荒的问题、待岗员工获得劳动报酬的多方共赢式新型合作用工模式。”
杨立新点了点头,他似乎明白了什么。
在一旁的朱婷婷解释道:“这也就是所谓的灵活用工的一种变体吧。其实,我也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就是将来一旦真的再也找不到员工的时候,是否需要招一些就是计件的外包,他们只是按照一定比例达成业务就行,完结就直接结单。”
凌行知一边介绍,一边打开自己手提电脑演示给杨立新看:“员工通常包括六种形式:劳务派遣工、临时工、学生工、退休返聘人员、兼职人员和业务外包。”
朱婷婷也说:“咱们现在的新媒体,其实就是由最初自媒体而来的呀。而自媒体其本身就是发挥自己的能动性,说白了就是让自己创业。而咱们现在所说的共享员工本质上是一种跨界用工,可以是跨领域、跨部门、跨职能的临时借用、分享剩余劳动力,在信任经济下的新型用工形式。”
杨立新想了想:“共享员工模式只能作为解决‘用工荒’的一种补充方式,可以解决局部问题,难以解决普遍性问题。,其实我看,这种用工模式虽说对企业短时间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的,可对于那名员工来讲,他这种模式很不稳定,有单就接没就得饿肚子了?”
朱婷婷叹了一口气,笑着说:“这个社会哪里有绝对稳定的工作。”
“有。”杨立新话到一半也打住了,并没有继续往下说,只是挑了挑眉。
另外两人也都意会不语,三人齐笑。
共享员工的核心理念是利用闲置资源创造价值。员工在原企业的闲置期间没有创造价值,只有以低于市场上通过正常渠道的价值让渡给其他企业使用,才能创造价值。而使用共享员工的企业,则因为减少人力成本的支出而创造价值。
餐饮和旅业的很多人,都纷纷转向了新媒体这个行业,然而,他们毕竟不是该专业的人,因此,很多都还是找不到对应的专业。
呵呵,典型的冷热供需关系啊!
坐在了杨若筠的车里,杨立新和他闲聊。
“我这里有个小哥找不到工作,他找到我,我感觉他还可以的,就是不知道符不符合你的要求。”
“你知道他简历或者一些介绍吗?”
“我就知道,他是985大学毕业,从小的志愿就是当一名警察,就那么多。”
就冲着985,杨立新就想让他试试,当然,真的要录用这名员工,杨立新还是需要有一个试工期的。
事实上,共享员工是共享经济为载体的一种新型灵活用工方式。与传统的灵活用工方式不同,共享员工中的“员工”具有固定职位,不会改变原有的劳动关系,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借用”、“共享”,用完之后,又可以到回原企业复工返岗。
杨立新之所以接受这种用工模式,也是看中了这点。
沈易玲说道:“我刚刚问了我们的法务,他告诉我在共享员工模式的运作过程中,很多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必须要考虑的。”
于是,沈易玲就一一列举。
劳动关系:甲、乙两个公司之间进行A员工共享的时候,需要明确A 员工和甲、乙两个公司之间的劳动关系,否则可能会导致劳动合同问题。
有的是A保留和甲公司的劳动关系,所有的薪资,社保和其他福利待遇均保留与甲公司的劳动合同,而甲公司和乙公司之间签订合同,就如何支付A员工的各种薪资福利进行运作。
也有的是A同时与甲公司、乙公司签订三方劳动协议,也就是员工A同时与两家公司签订合同,那么至于甲乙两家公司的责任和免责就需要有很明确的边界。
薪资发放与税收缴纳:员工A与哪家公司签订合同决定了谁支付薪水,同时缴纳社保和其他事宜。
如果是员工A与原公司甲包括劳务关系,乙工资定期支付给甲公司薪资,并由甲公司发放,这个时候甲公司和乙公司之间就可能有劳务纠纷,因为乙不是直接给员工A支付工资,而是付款给甲公司,所以这可能认为是劳务所得,需要向乙公司开局发票,并缴纳相应的营业税,而这对于甲公司来说,先让是无法接受的。所以一般在这种情况下,甲公司和乙公司可以有一个补充协议来约定A的公司是由甲公司委托乙公司来代为支付。
三方协议合同,如果是三方协议合同,需要明确工资的标准,发放时间,以及相关的免责条款。甲乙两个公司可能薪资架构,标准都有所不同,以及工伤或者医疗事故之类的责任由哪家公司来负责。
最后一点就是企业的保护,高技术的高端职位,很少有公司愿意参与员工共享,因为很可能就造成人才流失,乙公司发现员工A很不错,直接就把A给挖过去了,而不是原来的共享。
听完了沈易玲的介绍后,杨立新大体对共享员工这个模式有了大体的了解。
也让杨若筠联系对方,安排他过来面试。
“你好,我是找过筠哥的,我叫梁醉。”
杨立新于是提问:“你有何特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