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鸣曲式,呈示部之前是有个引子,但是这个引子比较长,甚至过长,基本上成段落了。
首席小提琴和首席大提琴单打独奏了两个小节,拉响的是一样的旋律,这旋律不会给听众什么新鲜感,甚至有点老套而且做作感觉,假装悠远高深其实没啥内涵。
两个小节后,近两分钟的引子这才结束,接下来才是奏鸣曲的呈示部,连立新也换了肢体语言,不再那么势不可挡,变得温和起来。
全体乐团暂歇一秒后,长笛暂时当了一会场上主角,轻快悠扬地响起,短短两个小节,能让人瞬间响起“旋律暴发户”这个称号,而随后跟上的弦乐还重复卖弄,还是前面的伎俩,用舒缓的旋律铺呈开一片壮丽,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做文章。
整个,音乐形象和姿态变化并不很复杂,壮丽和宏大是基础,壮丽之上有涓涓细流、也有短暂的激动人心、会有灿烂、偶尔似乎也会挣扎堕落,但是主基调始终没丢。
钢琴是一直闲在那,一直到了再现部的连接段才有了点出手机会,把一个主题间断重复了四次之多,作用就是把弦乐的一段副部主题变奏分隔开,逐渐推上一个新高度,彻底的配角,给别人做嫁衣。
总的来看,杨景行的这个就是好听,尤其是尾声,更是把旋律卖弄得肆无忌惮,管乐和弦乐两条线一片其乐融融蓬勃向上,似乎前景一片美好,结束了还给人无限遐想。
但是除了好听,这个似乎并没有很多特别之处。是,作曲者是表现出了足够的音乐才思,显得十分富有,在这个夸张的年代也能勉强冠以天才称号。但是这样的东西好像并没啥思想性和内涵,创新更谈不上多少,还不会让在场的大小音乐家都多么惊为天人难以置信,更不至于让丁桑鹏这些人如此推崇备至,多少有点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感觉。当然,普通听众肯定是喜欢得不得了。
结束,短暂的间歇中,音乐厅里依然安静,楼上楼下都保持状态,有的稍微活动一下肩膀脖子,有的悄悄和身边人说几个字,不过还没人不耐烦。当然,给面子表现出惊喜和满意的也很多。
几秒钟间隔,开始。
(一章搞不完,容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