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川。”
“属下在!”
“派人去山上的贼窝看看有没有漏网之鱼。”
“是!”
……
宣神谙看着次日李昊泽迟迟未归,心神不宁,吃不下饭,默默祈祷对方平安归来。
午时的时候,等了一上午的宣神谙终于等来了消息,可确是李昊泽去了战场的消息,激动之下,居然直接晕了过去。
“娘娘,娘娘……”旁边的宫女和太监吓了个半死,连忙呼唤太医。
等宣神谙再度醒来时,已经是晚上了。
周边则是候着的宫女,以及站在一旁的羽林军士兵。
“阿泽,阿泽……”宣神谙醒来后呼唤着李昊泽的名字。
“皇后娘娘,您终于醒了,吓死老奴了。”皇后身边的太监总管何总管连忙道。
宣神谙却没有理会他们的意思,醒来后仍然回想着那羽林军汇报时的详情,阿泽居然上了战场。
她12岁的儿子居然上了战场。
此时的她无比后悔自己当时答应李昊泽的要求。
想到此处,想到李昊泽可能战死在战场的画面,忍不住悲从中来,掉下了眼泪。
何总管看着伤心的宣皇后,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屏退了周围的下人,准备退出去将空间留给对方,等待对方的吩咐。
同时她准备去吩咐厨房做点吃食,要知道宣皇后可是一天没吃东西了。
要是宣皇后的身子真出了问题,他们就是有两条命都不够杀的。
看到羽林军的士兵居然还站在原地,对自己的眼神视而不见,何总管有些恼火,小声道,“没看见皇后娘娘心情不好吗,还不退下。”
羽林军士兵不卑不亢道,“属下有一封殿下要交给皇后娘娘的信。”
何总管还没说话,听到动静的宣皇后连忙道,“信?什么信,快给我。”
“是。”羽林军士兵将信交给何总管。
何总管将信走到宣神谙面前,正准备替后者宣读。
可宣神谙哪会让他这么磨叽,直接抢了过来,快速拆开看了起来。
“敬爱的母后,
当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想我已经上战场了。
请原谅孩儿,这是孩儿第一次骗您,也是最后一次骗您。
待帮助陛下平定天下后,孩儿会回来给您赔罪的。
您最不听话的孩子
李昊泽”
宣神谙阅完李昊泽的信,眼框里的眼泪掉的更厉害了。
“阿泽……呜呜……阿泽……我的儿啊……”
自打这之后,宣神谙整天以泪洗面,天天为李昊泽祈祷,期盼她的孩子可以平安归来。
李昊泽之所以北上,主要是因为文帝最开始从鄗城起事的,然后平定北方战乱后一路向下,准备平定南方战乱。
而到如今,整个天下基本只剩下四股最大的势力。
其一便是文帝,其二是老乾安王的势力,不过老乾安王现在基本不足为据,
其三是戾帝最后的余孽,以及南方最大的一个潘王势力。
谁能干掉其他三股势力,基本上就夺得了天下。
所以四股势力汇聚于新城一带,都打着将其他势力一举歼灭的意思。
而文帝也没法分心去处理他打下来的疆土内再起的叛乱,只能交由各地的守卫力量去解决。
当文帝收到李昊泽的来信时,一向好脾气的他都差点忍不住将来送信的羽林军给杀了。
胡闹!他儿李昊泽胡闹,这些羽林军也跟着胡闹,皇后也跟着胡闹。
文帝同样不认为一个12岁的孩子去战场能做什么。
简直就是送死。
而且李昊泽的地位和太子没什么区别。
这就和一国太子去战场上送死,文帝怎能不愤怒。
文帝强忍怒气,接过信件,想看看李昊泽说些什么。
“尊敬的陛下:
请原谅微臣的任性之举!臣知道陛下答应过先父,会护臣一世荣华与平安。可这并不是臣想要的。从先父帮助陛下争夺天下的那天起,李家儿郎就没有怕死的。
属下虽年幼,却也愿为陛下分忧,助陛下尽微薄之力。
最后,恳请陛下当应属下最后一个任性的请求,还请陛下不要怪罪母后,是属下欺骗了母后,母后是不知情的。
希望属下回来时,是恭贺陛下夺得天下,凯旋归来。
您最任性的孩子
李昊泽”
看完李昊泽的书信,文帝既感动又气恼。
气恼则是认为李昊泽太小,真想替他分忧也不必急于这一时。
感动则是因为李家都是好儿郎,连李昊泽这个独苗都有战死沙场为他分忧的决心。
这如何不让文帝感动。
文帝重重的锤了下桌子,再次骂了一声,“胡闹。”
“来人。”
“末将在。”
“从我的亲卫军抽调五千精兵,北上与李昊泽李将军汇合。
然后从幽州冀州抽调5000骑兵,1w步兵与李将军汇合,听从李将军差遣。”
文帝嘴上虽然骂着李昊泽,可心里对他的宠爱不比宣神谙少,尤其是现在感动之下更甚,毫不犹豫的派遣两万大军保护对方。
要知道现在的文帝处境并不好,可他还是不忍心李昊泽就真的战死沙场,先不说他发过誓,就是没发誓,他的良心也难安。
只能由着李昊泽胡闹。
文帝看到吴将军没有动弹,不由催促道,“你怎么还不去?”
吴将军还在思考这个李昊泽李将军是谁呢?
“陛下,这个李将军是?”
“吾儿李昊泽。”
李昊泽?真的是他。
吴将军当然知道李昊泽,可他完全没办法将二人和将军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