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的悠闲生活_第四十章渠中骨影书
:yingsx第四十章渠中骨第四十章渠中骨:
见到是章邯将军来了,众人纷纷让开一条路。
有穿着甲胄的士兵快步而来,行礼道:“将军,竖井里有东西。”
闻言,章邯二话不说,顺着梯子就下了竖井,大有一种不管下面是什么东西都要灭了他的态度,到底是什么东西想要阻挠大秦开挖河渠。
下到井底,发现这里已有不少甲士。
章邯暗暗点头,心说自己身边的将士都是会做事的,顺着暗渠的方向看去,望着漆黑暗渠正要走进去,头顶却有土混着雪落下来。
抬头看去,章邯见到了正在顺着梯子下来的叔孙通,忙上前去扶,抬头看去时见到雪势更大了,密密麻麻的大雪,几乎要挡住井口的视野。
叔孙通在井底站定,章邯就没再往上看。
“老夫听闻暗渠出了事,也过来看看。”
章邯稍稍颔首,有些厌烦地推开士卒递来的油灯,嫌油灯又不够亮,点燃了一支火把,迈步向暗渠走去,一路走在最前头。
叔孙通一直跟在章邯的后方,其实这里沿路还点着油灯,挺亮堂的。
章邯又换了一只手举火把,如今暗渠大概有三十丈深,民夫都是通过油灯与影子来判断所挖的方向。
也不知道是走了半刻时辰,还是小半个时辰。
叔孙通按照自己的脚程估算着,眼见章邯脚步停下了。
暗渠也到了尽头,叔孙通见章邯拿着火把照着岩壁上上下下似乎在看着什么。
因章邯实在是太高大,本就显得矮小的叔孙通稍稍侧过身子,挤到另一侧,这下终于看清了情形。
在岩壁上像是有一片花纹,这片花纹看起来颜色明显与岩壁不同。
虽说不知是什么,但确信应该是一具镶嵌在岩壁中的骸骨,一直延伸至墙的另一侧。
当章邯将火把贴近,剥开一些碎石与泥块,眼前的情形更清晰了,那是一个近五尺宽头骨。
须知,正常男子的腰身也不过四尺宽。
虽不知道其有多长,也没有见到其全貌,可光看如此宽的头骨,足可见眼前是何等巨兽。
章邯带着叔孙通与一众士卒前前后后出了竖井,重新回到地面上。
有人道:“将军,我等这就去上报咸阳。”
话音刚落下,章邯看向叔孙通,几乎是下意识地看向他。
两人即便是再不和,可在一起共事这么久,章邯内心里其实是敬佩叔孙通的手段的,哪怕不喜这个老人家的顽童秉性,不然敬业县上上下下哪有这么安稳,都是这位老顽童在上下打理。
只见须发白了大半的叔孙通,他缓缓摇了摇头。
章邯心中陡然一凛,挖出来的是什么不好说,是吉是凶也难断定,但此事要是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会对公子与始皇帝不利?
这都还两说。
叔孙通的摇头让章邯登时醒了过来,他是将军,自小读兵书知晓列国各种战事,此时更清楚,绝不能被人牵着走,必须要冷静应对。
只是思虑过后的刹那间,章邯迅速伸手抓住了那人的后襟。
原本想上报咸阳的人,脚步刚迈出去,就被身后的一道力气给扯住了,回头看去就见到章邯将军板着一张脸。
扫视周遭的人,章邯又道:“这里的人与知道这里事的人都不得离开。”
言罢,章邯麾下的将士们把这片竖井周围的人都看管了起来,先一步封锁消息。
“有劳夫子走一趟了。”
见章邯这么说,叔孙通只好坐上了驴车,先一步前往咸阳。
大雪越下越大,赶了半天的路,叔孙通才到了咸阳城下,凭借着自己入秦博士的身份,被请入了咸阳城。
此刻咸阳城内也没什么行人,多数人都在避雪,显得大街空空的。
叔孙通走得很快,那宽大的袖子在走路时还来回摆着。
正走着,叔孙通来到了丞相李斯的门前,而不远处又是咸阳宫的宫门,站在原地思量了片刻。
想了再想之后,叔孙通还是不敢决定是先将这件事告知公子扶苏,还是告知丞相李斯。
叔孙通在此地来来回回走着,双手背负神色颇为纠结,大雪不断落在身上,抿嘴不语。
大概在此地徘徊了半刻时辰,叔孙通当即决定要去面见公子,先让公子知晓此事,若被别人先告知咸阳城的其他人,会让公子扶苏与敬业渠的是否继续开挖,陷入十分被动的境地。
就怕有人借此做文章,说这是不祥之兆。
叔孙通正要往前走,刚迈出两步,就听见厚重木门打开时,吱呀的摩擦声。
正要朝着咸阳宫而去叔孙通脚步停住,他侧目看去,见到丞相李斯的府邸大门却开了,当真是好巧不巧。
丞相的府邸内,李斯正蹙眉看着眼前三卷文书,一直以来对书法颇有心得的李斯,自认自己在书法行文一道颇有见地,能够写出一手漂亮的字。
只是现在,看着章台宫的文书,陷入沉思。
眼前的三卷文书,一卷是刚从章台宫送出来的,一卷是从公子扶苏的高泉宫送出来的,还有一卷是陛下以前批复。
三卷比较之下,李斯觉得如果自己判断没错,将这三卷文书的笔迹一一对比,一个显而易见且不得了的事实,就出现在眼前了。
没想到这几年,公子扶苏成长如此之快。
李斯抚须点头,越发断定了心中所想。
“丞相,叔孙通求见。”
李斯一想到叔孙通是在为公子扶苏看管河渠与私产,言道:“请人进来。”
咸阳城内的大雪依旧,叔孙通在丞相府邸留了半个时辰,之后……他脚步匆匆出了咸阳城。
又过半个时辰之后,丞相也出了府邸,去了咸阳宫。
章台宫内,扶苏正在书写着文书,而父皇就坐在上座,正吃着面条,嘴里还在嚼着,觉得不够饱就又添了一碗。
侍卫站到殿前,朗声道:“丞相求见。”
嬴政抬头看了看殿外的大雪天。
始皇帝也只是看了一眼殿外,一边继续吃着面条,稍稍点了点头。
随后,李斯快步走入殿内,他行礼道:“陛下,公子。”
当见到陛下正在吃着面,公子正在批复着文书,李斯心中甚是诧异,这也印证了先前的猜想。
见公子还在批阅着文书,李斯行礼道:“禀陛下,公子,臣在章邯将军在敬业渠挖出了巨大头骨。”
闻言,嬴政咀嚼面条的动作慢了几分。
扶苏提笔而起,书写的动作稍有停顿。
李斯又道:“臣已命章邯挖其出来,呈来章台宫。”
嬴政的手中依旧端着碗筷,语气平静道:“赐面。”
李斯再一次行礼,道:“谢陛下。”
章台宫内,李斯也坐在边上正在吃着陛下赐来的一碗面条,而陛下吃罢面条正端坐着,一手扶着太阳穴闭目养神,而公子扶苏还在专注批复文书。
一切平静如常。
好似外面的风雪与喧嚣,对大殿内造不成丝毫的影响。
此刻的敬业县,这里的人们多数都举着火把,站在风雪中。
当叔孙通再回到这里已是夜里,章邯依旧让将士们把这里围了起来,先前在这口竖井以及暗渠中劳作的民夫都留了下来。
也好在,修渠工事是按照竖井分队,每个竖井劳作的人都是固定,因此管起来也容易得多。
现在,叔孙通从咸阳回来了,章邯还让人将此地围着。
“章邯将军。”叔孙通快步走来,问道:“可有人离开?”
章邯回头看向聚在一起的民夫们,摇头道:“未曾。”
“好。”叔孙通先是点头,而后出了两口气,道:“挖,先挖出来呈给章台宫。”
章邯招手唤来不远处的裨将吩咐了几句话,便有一队士卒带着一队民夫下了竖井,又朗声道:“每人一碗姜汤驱寒,每人多得五斗粮食。”
等下了竖井,见叔孙通也下来了,章邯道:“让夫子先去休息。”
叔孙通忧心地看着暗渠深处的火光晃动,又道:“老夫还是睡在这里,暗渠里还暖和些。”
章邯颔首,便也走入暗渠,与民夫们一起将整块岩壁凿下来。
风雪到了翌日早晨才停歇,当天完全亮的时候,前来敬业县的民夫看到了从暗渠的竖井中拉出一块块东西,像是什么石料。
人们站得远又看不清,放到了车上又被黑布盖着。
从昨夜直到现在的午时,才将岩层中的骸骨挖干净。
章邯几番察看,确认眼前的岩层中再没有骸骨的迹象,又深挖了几尺,确认没有了,这才收手。
不过这一次不用敬业县的人送去咸阳,咸阳宫派出了兵马前来将那些骸骨带走了。
大雪是停了,可大风依旧,吹得叔孙通的长袍猎猎作响。
章邯见叔孙通的神色忧虑,沉声道:“你放心,在此之前没有人知道这里的消息。”
现在咸阳宫来了兵马,消息肯定是传出去了,不过事先就告知了丞相李斯,公子扶苏与始皇帝该也知道了此事。
叔孙通抬首望着咸阳方向,道:“以后,老夫还是少去咸阳吧。”
言罢,见章邯还杵在一旁沉默不言,叔孙通又觉得颇觉扫兴,再吩咐道:“挖渠的所有民夫每人多奖励一斗米,就说我们挖出了好东西,是喜事。”
章邯疑惑道:“这又是为何?”
叔孙通道:“有用,老夫去过咸阳,见过丞相,章邯将军切莫慌乱。”
章邯的鼻孔重重出了一口气,将信将疑。
今天的廷议结束之后,敬业县送来的几车东西才被运入咸阳宫中。
文武群臣都已退下了各自去忙各自的事。
风雪刚停歇,这大秦一如既往的忙碌。
不过多数人都看到了这盖着黑布的五驾车,现在朝中文武们都还不知道这五驾车装着的是什么。
但只要这些人去问,并且结合昨晚敬业县的种种见闻,还有些人云亦云,总会知道的。
此刻的章台宫前的台阶下有五驾车,这五驾车上装着各种石料。
嬴政的目光看着这些岩壁中夹着的骸骨蹙眉不语。
扶苏知道这些东西是化石,后世八十多年后,也就是汉武帝时期挖渠挖出了龙骨,现在也一样能够挖到。
再一想,扶苏也就释然了,是呀,也就相隔八十年而已,并不久远。
对土地与土层久远岁月来说,这几十年真的没什么。
且不说史书上所记载,汉武帝挖出的是不是龙骨,就眼前这些化石,扶苏心中也把握不准,这是不是恐龙化石?
这五车化石中,最清晰的也就是一个巨大的头骨,而且这个头骨只有半个,不知其全貌。
从更考据的古生物的鉴定学上来说,扶苏更相信是黄河剑齿象之类的巨大古生物,又或者是古象。
当然了,根据眼前的模样来看,除了半个头骨,其余的化石零零碎碎,想拼凑谈何容易。
扶苏的目光看向同样好奇地丞相李斯。
李斯手中托举着一块化石,也正在端详着。
“老师以为这是什么?”
“臣……”
听到公子的话语,李斯的目光先是看了看始皇帝,神色纠结,这位大秦的丞相一时间竟答不上来。
扶苏走到他身边低声道:“丞相,这渠还挖不挖?”
李斯反问道:“公子此言何意?”
扶苏抬首,目光看着眼前一车车散乱的化石,又道:“如果有人说因为这些,想让挖渠工事停下,丞相当如何?”
李斯是个极其敏锐的掌权者,也是一位对时局极为敏感的政事高手,他岂会不明白公子的意思。
如果因为这些骨头,而导致挖渠的工事停下,那么近三年来的努力前功尽弃废了不说,还未影响公子与始皇帝。
加之,入秦的六国博士本就各种刁难,难道他们就不会抓住这个机会,对始皇帝与公子扶苏大加指责吗?
再者说,如今北方正在修筑长城抵御匈奴人,大军正在南征。
传闻公子自小早慧,而且接触政事短短两年间就能够帮助始皇帝处置国事了,这公子扶苏是何等人物,岂会不明白其中利害。
“丞相,这渠还挖不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