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人樊子盖
杨广的眉头微微一挑,有些惊讶地说道:“樊子盖?”
这樊子盖乃是经历了北周,杨坚和杨广的三朝老臣了,他的祖籍是江西庐江,祖父在南梁的时候出任越州刺史,父亲樊儒,因为候景之乱而举家逃亡北齐,官至仁州刺史。樊子盖也算出身南朝的将门世家,从小不仅跟南朝的文人一样长于文章作赋,武力上也是弓马娴熟,武艺高强。
到樊子盖成年时,当过北齐的武兴王高普的参军,后来又出任过几任州太守,以其政绩军功,在北齐官至县候爵位,算是个中级官员了。
到了北周武帝宇文邕灭北齐时,樊子盖也入周为官,官至仪同,还曾经在王世充当过刺史的荆州郢州当过刺史。隋灭南陈时,樊子盖带兵跟随杨素这一路,立下战功,战后评定,得到上开府的高级军职,封上蔡县伯爵,最后又与周法尚 一起率兵入岭南平定叛乱,事后留在岭南的楯州为刺史,这一干就是七八年。
一直到杨坚去世后,樊子盖才被杨广召回了京都,在杨广重用江南世家的这一指导思想下,祖籍江南的樊子盖也得到了重用,出任凉州刺史,后又转武威太守,几年下来在官任上有仁政之名,也因此而加金紫光禄大夫,可谓富贵一时。
大业六年的时候,身为凉州刺史的樊子盖入东都见驾,杨广特意赐已经六十六岁的樊子盖回故乡江西庐江一趟,还赐与他举办三千人大会的权力,拨出米粮六千石,让他风光地回乡扫祖坟,因此樊子盖感动地痛哭流涕,逢人就表对杨广的忠心。
上次征高句丽的时候,樊子盖从庐州老家赶来,以左武卫将军的身份领兵,由于他年事已高,长年来又是任地方官而不是军职。因此在战争中作为报仇,虽然杨义臣本人忠于陛下,但是他要是真在战场上碰到杨玄感,他的部属们会不会全力死打,就很难说了。”
杨广的眉头一皱:“还有这档子事?哼,那看来杨义臣是不能重用了,更不能让他镇守东都,去面对可能的杨玄感了。可是樊子盖手下没有自己的亲信部队,他就能守好东都了吗?”
王世充微微一笑:“东都城外,有十几万番上的精兵,他们的战力不用怀疑,都是各地府兵中的精锐,只要有良将指挥,是足以挡住强大的敌军的,樊子盖虽然没有指挥过大将,但是我相信他深通古之兵法,也一定会学杨素那样斩将立威的,不说一定能消灭叛军,起码凭着东都的城防,牢牢守住是不成问题的。再说了,还有微臣在那樊子盖的身边,若事情不对,微臣还会当军师提点他一二呢。”(未完待续。)